今年最大造车IPO敲钟,赛力斯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超2200亿港元

小小MT4 来源:投资界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原标题:刚刚,今年最大造车IPO敲钟

  西部资本破局样本。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今年港股最大造车IPO正式敲钟。

  投资界获悉,今日(11月5日),赛力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赛力斯)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全国首家“A+H”股两地上市的豪华新能源车企,开盘市值超2200亿港元

  这一次,赛力斯缔造罕见盛况:集结多达22家基石投资者,其中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认购21.76亿港元,一举刷新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最大单笔基石投资。

  回想多年前,赛力斯还是一家传统车企,直到2021年牵手华为,开始将新能源汽车生态做大做强。这背后离不开一个关键身影——渝富控股集团,曾向赛力斯一工厂、二工厂累计投资约10亿元,后来牵头组建总规模2000亿元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又出资超33亿元支持打造“超级工厂”(赛力斯三工厂),几乎陪伴了赛力斯一路成长。

  赛力斯的崛起叙事,早已超越单一企业的商业佳话,它正迅速演进为一部关于城市产业雄心与龙头企业相互淬炼、共同进化的典范样本。

  今年最大造车IPO

  重庆国资重仓

  很多人不知道,今天市值2200亿港元的赛力斯,一度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直到一位“关键先生”出现——渝富控股集团,把它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时间拨回到3年前,当时赛力斯刚刚与华为建立合作,那是一个关键的窗口,但以其原有工厂的制造水平,无法满足生产高端新能源、科技旗舰产品的诉求,而旗舰产品发布迫在眉睫,按照赛力斯当时的财力,要投资数十亿元建造“超级工厂”,难免力不从心。

  此间,渝富控股集团牵头组建了总规模2000亿元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并出资超33亿元,与两江新区共同投资成立了龙盛新能源,修建了智能电动汽车工厂,也就是今天的“超级工厂”,只不过当时是以超乎想象性价比的租赁形式交给了赛力斯使用。

  此般扶持极具魄力,堪称神来之笔,在最关键的产能爬坡期,为赛力斯补上了至关重要的一块短板——赛力斯得以轻装上阵,在几乎零重资产投入的情况下,获得了世界级的生产能力。在这间“超级工厂”,赛力斯生产出了销量黑马问界M9,并在2024年完成了15万辆的交付。

  可以说,没有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就没有这座超级工厂;没有“超级工厂”,便很难成就问界M9。正是这笔“雪中送炭”的坚定投资,助力赛力斯在2024年收获1450多亿元营收,实现扭亏为盈,成为全球第四家盈利的新能源车企。

  2025年3月,赛力斯完成发行股份以81.64亿元的价格购买了“超级工厂”股权,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并没有选择就此退出,而是成为赛力斯重要股东继续陪伴。至此,一个国有资本投资的良性循环浮现。

  直到这一次赴港上市,赛力斯港股IPO认购火爆,获得超过300个机构投资者认购,其中包括全球纯多头基金、主权财富基金、战略企业投资者及对冲基金,散户发行部分超额认购逾130倍。

  根据公告,多达22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与了本次基石投资,包括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林园基金、华泰资本、广发基金、施罗德、中邮理财、三花智控、中升(香港)、星宇香港等,涵盖了地方产业基金、公募基金、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及产业链合作伙伴。基石投资者合计申购占比高达48.73%,足以可见投资者对赛力斯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其中,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再次大手笔重仓,认购金额达到21.76亿港元,为最大基石投资者。

  这笔投资不仅是2025年下半年港股IPO市场中最大单笔基石投资,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西部地区产业基金登上全球资本舞台,成功参与并主导了大型港股IPO的关键一环,为后续西部产业基金支持本地龙头与国际市场的深度融合开了一个好头。

  回过头来看,从最初组建到出资打造“超级工厂”,再到重仓押注赛力斯赴港上市,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跨越数年完成了一场从实业赋能到资本护航的全程陪跑,堪称赛力斯最坚定的战略合伙人。

  一个产业培育样本

  沿着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的投资轨迹,一批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志性案例跃然眼前。

  回想2023年5月,由重庆渝富控股集团牵头组建的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成立,总规模2000亿元,首期规模800亿元,震撼投资圈。

  此后,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紧密围绕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100%投向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等“33618”产业领域,承担着产业发展重要助推者的角色。

  总结下来,重庆的风格更倾向于招引一批链长链主企业和具有牵引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着力培育本地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则通过战略性项目直投的方式,推动外地重大战略项目落地重庆。

  截至2025年10月底,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累计对外投资约214亿元,通过直投赛力斯、阿维塔、千里智驾、芯联微电子等项目,着力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等万亿级产业集群链主企业,实现投资放大超7倍。围绕产业链投资,强链补链拓链,壹永科技、上海超硅、盛泰光电、奥松电子等行业领军企业也在重庆渐次落地。

  这是一个地方基金培育产业升级的样本。以今天香港上市的赛力斯为例:渝富控股集团直投赛力斯,助力赛力斯市值突破2000亿元,成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链主”企业。

  这些年里,赛力斯成功带动重庆本地100余家零部件企业进入华为与赛力斯的供应链体系。随后的厂中厂等创新规划,更吸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巨头追加在渝投资,形成“整车+核心部件+智能系统”的完整产业闭环,真正实现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投资龙头企业,打造产业生态的初衷。

  跟随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的脚步,投资人组团赶来。目前,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已与高瓴投资、招银国际、中信建投资本、金浦创投、基石资本、洪泰基金、华盖资本、挑战者创投、鼎晖百孚等数十余家头部机构,以及长安汽车、兵装集团、中国化学工程、京东方等多家产业龙头企业完成子基金的组建,精准浇灌重庆硬核版图。

  现在,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子基金招投成效初显。投资界拿到一组数据: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从2023年整合组建以来,仅两年时间已投子基金及国家级基金重点围绕重庆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需求积极开展精准返投,累计投资重庆项目39个,带动股权投资金额约320亿元。一幅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的自主可控产业链全景图,正徐徐展开。

  山城雄起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很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重庆的认知,往往停留在“雾都”“山城”“火锅之都”的烟火气里。但在投资人眼中,它更多是中国底蕴深厚的老工业基地与现代制造业重镇。

  然而光环之下,亦有隐忧。虽然重庆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整,但在全球产业竞争进入智能化、绿色化下半场的今天,这座城市的部分产业基础仍存在短板。尤其是眼下国内各地方产业竞逐赛激烈上演。相比更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摆在重庆面前的压力不言而喻。

  为此,重庆制定了清晰而坚定的破局之路。2023年6月,重庆提出要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至此,一场关乎未来的智能制造攻坚战打响。

  此后,重庆围绕“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谋划了一系列产业顶层设计:《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提升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7年)》《重庆市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7年)》《重庆市以卫星互联网为引领的空天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4—2027年)》……重庆为各产业赛道都铺设了清晰的路线图。

  正所谓创投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强。近年来,重庆围绕重点产业投资布局方面,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先进材料等“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设立“赛道”基金,鼓励“链主”企业,设立CVC基金,整合产业链资源,开展战略投资等等,科创氛围越来越浓厚。

  如今一份成绩单浮出水面——公开信息显示,目前重庆市研发投入总量已超800亿元,综合科技创新指数保持西部第一。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数量分别达9123家和7.56万家,较2020年实现双倍增。

  产业升级如火如荼,带动了重庆GDP的飙升。印象深刻是2024年,重庆以3.22万亿元GDP首次超越广州(3.1万亿元),打破了延续三十年的“北上广深”格局。

  回看今天的重庆,这里不只是一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之都”,还坐拥着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其功率半导体产能排名也位居全国前列,以及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从业人员均实现翻番。这些都是重庆制造业实现系统性跃迁的有力注脚。

  长江之畔,风起云涌,一部属于山城重庆的产业史诗正在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