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瑞银答新浪财经: “十五五” 期间重点关注的“四大行业清单”   关注产业标的投资机会

小小MT4 来源:新浪港股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文/新浪财经香港站 赵岚

  瑞银高级中国经济学家张宁在一场媒体会中对新浪财经表示,未来中国“四大行业”有望构成产业发展的核心支撑。

  第一,中国传统优势行业,包括矿业、冶金、化工、传统银行、轻工纺织等;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为代表;其三,为未来产业,脑阔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聚变能等赛道;其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等。

  张宁表示,这四类行业定位各有侧重、协同发力,中国产业经济将呈现 “稳存量、拓增量” 的发展逻辑。

  传统行业:锚定全球分工 实现从 “规模” 向 “价值” 跃迁

  瑞银看好中国在矿业、冶金、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设备、船舶、建筑等传统行业领域的全球领表现。

  瑞银认为,传统行业为过去 30 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这些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 “压舱石” 作用仍在强化,预计“十五五”期间,中国在传统制造、能源资源等行业在全球分工与价值链中的仍具有领先地位和充分的竞争力。

  瑞银预计,在政策引导与技术赋能下,中国传统行业的优势还将进一步巩固。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传统行业将有效率与价值的突破。

  战略性新兴行业:延续突破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

  瑞银认为,第二类“战略性新兴行业“中国已实现阶段性突破,未来仍有广阔拓展空间。张宁表示,中国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已取得 “井喷式进展”,成为当前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低空经济等赛道已积累一定基础,后续有望进一步梳理结构并探索商业化路径。

  张宁进一步解释道,一方面,中国通过技术迭代巩固现有优势(如新能源领域的光伏、动力电池技术),另一方面,中国正加速低空经济、高端装备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推动产业规模持续扩大,这部分产业有望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中坚力量”。

  瑞银预计未来五年,这类行业将延续良好发展势头,预计2025 年相关市场规模将超 40 万亿元,进入规模化增长期。

  未来产业:中国将具有全球技术竞争先机

  第三,未来产业包括这类行业包括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核聚变、脑机接口、具身智能、6G 移动通讯等。瑞银表示,中国相关产业规模“蓄势待发“,预计 2030 年“未来产业”规模或超 15 万亿元,有望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瑞银分析认为,中国在量子计算、6G 研发、生物制造等领域已形成一定技术储备,且拥有庞大的应用市场与政策支持体系。目前政策面正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科研攻关、完善配套等政策,使这些赛道有充分潜力增长。

  张宁认为,以全球视角来看,第三类未来产业“小荷才露尖尖角”,中国相关产业具备广阔想象空间与先发优势潜力。中国在部分领域已提前布局,具备实现 “超车” 的条件。这些产业长期来看将使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顶端突破。

  新型基础设施:中国已“适度超前布局”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涵盖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等,瑞银称这将为产业升级提供底层支撑。

  张宁表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区别于交通、环保等传统基建,更聚焦与创新、新兴及未来行业相关的配套设施。重点关注四个建设方向:一是信息通讯网络建设,目前中国已重点围绕互联网、人工智能相关的通讯技术布局,打造了高速、稳定的信息传输网络;二是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建设,能够匹配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需求,为覆盖全国的算力体系做支撑;三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涵盖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基地等,能够为中国科技创新提供硬件保障;四是传统基建的智能化、数字化改造,通过 “老树发新芽”,推动交通、能源等传统基建与数字技术融合,提升运营效率。

  张宁表示,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投资不仅能直接拉动相关产业链增长,更能为传统、新兴、未来行业提供协同支撑,是串联四大行业清单、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效运转的 “数字底座”。

  瑞银表示,“十五五” 期间“四大行业清单”的观察逻辑为“传统产业的升级价值,以及新兴、未来产业的突破潜力”。中国在这四条产业链中已呈现 “全链条、多层次” 的布局发展逻辑。瑞银预计,随着后续细分政策落地,这四类行业将释放显著的结构性机遇,推动中国经济实现“质”的提升与“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