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财经APP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门主任克里希纳·斯里尼瓦桑表示,若美元走强与低利率反弹导致金融环境收紧,亚洲经济体应对美国关税的韧性可能面临考验。
美元升值引爆三重危机
斯里尼瓦桑指出,若美联储持续降息,随之而来的美元贬值将给予亚洲央行更宽松的政策空间——既能通过货币宽松支持本土经济,又无需过度担忧资本外流风险。
他表示,低利率与长期收益率下行趋势为亚洲各国政府及企业创造了低成本融资环境,助力其抵御美国加征关税的冲击。
但斯里尼瓦桑警告,当前有利的金融条件可能发生逆转。他于上周在华盛顿接受专访时坦言:“若利率开始攀升,特别是长期利率,将对亚洲产生重大冲击——该地区偿债成本占收入比重始终居高不下,这将成为严峻挑战。”
他强调:“美元若进入升值通道,同样会波及亚洲,虽然金融条件至今提供着有力支撑,但其随时可能转向。这正是亚洲面临的最大风险。”
短期抢出口难掩长期隐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亚洲经济将增长4.5%,较去年4.6%的增速有所放缓,但比其4月预估上调0.6个百分点,这主要得益于在美国加征关税前抢运出口带来的强劲贸易表现。
但报告警告风险倾向下行,并预计2026年增速将放缓至4.1%。报告指出,多数经济体可能需要实施额外货币宽松政策,以使通胀回归目标区间并确保通胀预期稳固锚定。
尽管疫情期间需求反弹及俄乌冲突推升原材料价格引发全球通胀浪潮,亚洲地区的通胀表现始终较其他区域更为温和。
斯里尼瓦桑指出,这印证了亚洲央行凭借其不受政府干预的公信力,成功锚定通胀预期并控制物价水平。
斯里尼瓦桑表示:“央行保持独立性至关重要,这样才能实现其目标,尤其是价格稳定的目标。”
他说道:“但当你谈及独立性时,他们也必须对广大公众负责。同样重要的是,他们不应背负多性向职责。”
增长引擎面临保护主义逆风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亚太地区依然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区域,但关税壁垒升级与保护主义抬头可能抑制其出口需求,并最终拖累经济活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描绘了这样一个场景:“美元弱势逆转”(即由弱转强)将是亚洲面临“最大风险”的导火索。它意味着亚洲赖以缓冲的宽松金融环境可能发生逆转,使其在应对贸易冲击时变得更加脆弱。
对于美元而言,这使其陷入一个两难境地:它的强势虽然是其地位的体现,但在当前特定环境下,却可能成为催化一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经济压力的关键变量,最终反噬自身。因此,美元的任何趋势性走强,其可持续性都将与亚洲经济的“韧性”能否经受住考验紧密相连。
北京时间15:07,美元指数现报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