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江苏常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上市9周年。9年来:资产规模实现从“千亿元”到“四千亿元”的跃迁;累计现金分红超55亿元,平均分红比例超28%;市净率跻身行业前列……
从2001年改制成立,到2016年上市蝶变,再到如今的普惠金融标杆,回顾常熟银行的成长史,三把成功钥匙熠熠生辉:一是坚持,坚持服务“三农两小”的市场定位;二是传承,传承普惠金融初心使命;三是创新,持续创新金融服务生态。
九载资本市场成长路,常熟银行用业绩证明:中小银行不必追逐“大而全”,走特色化发展道路也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广阔天地。站在新的起点,常熟银行的目标愈发清晰——立志成为农村金融的领跑者、普惠金融的标杆行,并朝着这一目标稳步前行。
战略定力铸就价值认可
2001年11月28日,常熟银行由常熟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改制成立,成为全国首批组建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2016年9月30日,常熟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股票代码为“601128”。这一数字正好对应了常熟银行的诞生日。
从农信社改制到上市蝶变,常熟银行最鲜明的标签就是“坚守”。“初心×过程=结果”,常熟银行董事长薛文常用这个公式阐释该行发展的底层逻辑。其中,初心是战略导向,过程是战术打法,结果是价值目标。
作为一家姓“农”的商业银行,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就是初心和使命。成立二十多年来,常熟银行坚持支农支小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立志成为农村金融的领跑者、普惠金融的标杆行。
业绩增长的韧性更印证了战略的正确性。今年上半年,常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1%。常熟银行行长包剑在2025年投资者交流会上介绍,该行已连续16个季度保持营收与净利的两位数增长。
上市9年来,常熟银行实现了从“千亿元”到“四千亿元”的规模跃迁,已正式迈入“432”时代: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突破4000亿元大关,总存款突破3000亿元,总贷款突破2500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为0.76%,拨备覆盖率为489.53%,构筑起坚实的风险防线,为应对潜在风险预留了充足的缓冲空间。
在资本市场的检验中,这份稳健也获得了实实在在的认可。常熟银行股票估值水平跻身行业前列,在上市农商行中首家发行可转债并成功转股。该行连续七年蝉联“陀螺”评价体系县域农商行第一,连续六年获评上交所信息披露评价A级。
上市9年来,常熟银行用真金白银回报股东,与投资者“常”相伴、共成长。该行累计现金分红55.60亿元,平均分红比例28.03%。2025年,该行在业内率先推出首份中期分红方案,每股派息0.15元,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97亿元,分红比例提升至25.27%。
“小微大义,让美好生生不息”
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行社脱钩”。彼时的常熟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面临着无平台、无渠道、无客户的困境,这样“一无所有”的局面逼着农信社“向小”寻求生机。此后,服务小微企业的初心被一以贯之。
“回望来时路,我们经历了活下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历程,但‘小’始终是我们的基因,是我们永远坚持的东西。”在常熟银行2025年投资者交流会上,薛文如此总结。
2009年,常熟银行引入德国先进的微贷调查技术(IPC),组建事业部制的小微贷款专营机构,打造专业化、可复制、业内领先的微贷核心技术。此后,常熟银行在IPC基础上进行了本地化改造,经过多轮更新迭代,如今已经形成了以“IPC技术+信贷工厂+移动平台(MCP)”为核心的“常银微金”模式,通过标准化的技术流程解决了小微金融效益、规模、风险的“不可能三角”,实现了高效服务与风险可控。
基于自身“常银微金”的小微金融经营优势,常熟银行确立了“常银微创投”科技金融战略,专注于服务初早期科创企业及科技人才,重点以首贷行的角色服务“首创首投”客群。
上市9年间,这份坚守结出硕果: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总贷款的比重为37.56%,较2016年6月末提升17.04个百分点;1000万元及以下贷款占比为72.11%,较2016年6月末提升12.83个百分点。截至目前,常熟银行累计服务140多万小微企业客户,帮助40多万经营性客户解决首贷难题。
坚守小微金融道路,不仅关乎产品体系的重塑,更离不开一支文化认同、技能过关、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文化是发展的根与魂,常熟银行总结形成了新时代常银企业文化体系,即以“农村金融领跑者”为愿景,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与员工共同成长,为社会贡献力量”为核心价值观,坚持“小微大义,让美好生生不息”。
该行管理层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董事长、行长等核心高管均从基层成长起来,深耕“三农”领域与小微金融多年,坚持“支农支小”初心,坚持“创新、稳健、合规”的治理文化,确保战略一致性和延续性。
村镇银行改革实践者
在立足常熟、深耕本地的同时,常熟银行也将服务网络不断向外延伸。
2019年,常熟银行发起成立全国首家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兴福村镇银行,以此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集约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如今,全国31家兴福村镇银行扎根乡镇,下沉服务,将网点贴近金融供给不充分的地区,编织起一张覆盖六省、百县、千镇、万村的普惠金融服务网。
与此同时,常熟银行持续推进村镇银行改革提升,通过吸收合并村镇银行、改设分支机构,快速渗透县域市场,打开发展空间,同时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综合管理成本。
2022年,常熟银行完成首单村镇银行的收购。2024年,常熟银行完成江苏省内首家“村改支”,落地湖北4家兴福体系村镇银行的“四合一”整合工作。
步入2025年,常熟银行稳步推进“村改支”。今年6月,常熟银行完成宿迁宿城、扬州宝应和南京江宁三家“村改支”和开业工作,首次迈入南京市场,不仅填补了在省会城市及周边核心区域的业务空白,更建立了物理服务网点,为后续深耕该区域市场、服务当地实体经济和居民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年8月,该行再度公告称,拟吸收合并三家村镇银行并设立分支机构,省内网点布局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
“通过‘村改支’,可进一步深化省内机构布局,以地级市为单元实现集约化发展,有效拓展可持续发展空间与后劲;同时在此过程中打造一支并购队伍、形成一套并购模式,为后续可能的并购积累经验。”薛文在该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村改支”项目均采用市场化方式定价,翻牌后复制“常银微金”模式。目前所有的“村改支”项目均运行良好,业务规模稳步增长、客户基础不断夯实、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常熟银行还明确,加快探索“村改支”模式创新,确立“村改支”机构为“普惠专营机构”的经营定位,复制“常银微金”模式,快速下沉服务触角,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服务小微民营经济,实现资源协同与业务拓展,在改革浪潮中把握发展新机遇。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