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基金李湛: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股市资金的流入分析 三个因素有望继续支撑A股

小小MT4 来源:新浪基金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作者:李湛 招商基金

  一、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一)全国三季度宏观经济情况分析

  7-8月仅出口维持较高景气,经济数据边际放缓势头明显,内需明显走弱。7-8月数据拟合的三季度GDP增速在4.8%左右,较7月当月拟合GDP增速5%左右下滑。

  一是“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果再度减弱,消费尚待提振。8月社零同比上涨3.4%,增速较上月下降0.3个百分点,季调后环比仅上涨0.2%。7、8月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3.2%和2.8%、持续回落,表明当前“以旧换新”政策边际效果减弱。特别是“以旧换新”政策支持品类消费增速回落较为明显,其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14.3%)回落14.4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7.3%)回落7.6个百分点,汽车零售额受汽车价格企稳影响下增速(0.8%)回正、但依然不高。

  二是固投增速降幅有所扩大。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0.5%,较上月下降1.1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8月同比为5.1%,较上月的6.2%明显下滑,对后续出口前景不确定性担忧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抑制投资意愿;受天气因素影响,基建投资同比从上月的3.2%下降至2.0%;房地产投资同比下降12.9%,较上月-12.0%降幅有所扩大,房地产市场呈现加速下行态势。目前来看投资端三大分项仍有下行压力,成为内需最大拖累项。

  三是出口维持偏高景气。8月出口同比为4.4%,较上月7.2%回落0.8个百分点。出口增速下滑主要源于基数影响,从两年平均增速来看,8月为6.48%,与7月7.06%差别不大。今年前8个月,我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5.3%,但与此同时我国对东盟、欧盟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4.7%、7.7%,对冲了对美出口的影响。

  四是企业与居民部门借贷意愿偏弱。8月社融存量增速为8.8%,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主要仍靠政府债融资支撑。企业部门中长贷增加4700亿元、同比少增200亿元,居民部门中长贷增加200亿元、同比少增1000亿元。

  (二)四季度经济金融运行需关注的问题

  一是消费回升有限,国补资金急需补充。一方面,当前消费者就业指数处于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偏低位置,居民就业偏弱拖累收入以及消费意愿。另一方面,商品消费对于“以旧换新”政策依赖度较高,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1-8月消费品“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约1.9万亿元,测算已用补贴资金约2640亿元,四季度存在追加补贴资金诉求(例如近期上海市将家电家居补贴改为摇号方式)。

  二是投资面临下滑压力。从投资三大分项来看:制造业投资方面,开工率不足、出口前景存在不确定以及整治“内卷式”竞争抑制投资意愿;基建投资方面,极端天气影响开工进度,化债压力与土地出让收入下滑掣肘投资能力;房地产投资方面,当前地产基本面未见企稳迹象,“收储”见效尚需时日,地产投资降幅恐继续扩大。

  三是低通胀仍在持续。内需不足掣肘价格回升节奏,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较长一段时间维持在1%以下。海外美国加大化石能源开发和出口,OPEC+通过增产保证市场份额,加剧供给压力,能源价格难以反弹。国内“反内卷”聚焦光伏等中游制造业领域,全面抬升商品价格力度有限。

  二、资本市场走势

  (一)三季度以来市场支撑因素与可持续性分析

  一是市场微观流动性整体充裕。金融数据显示非银存款扩张,市场推测增量资金流入股市,做多情绪形成正反馈。7月-8月非银金融机构存款当月值为3.32万亿元,同比多增1.94万亿元,指向股市走强带来了增量资金入场。

  二是外部风险持续缓释。一方面,7月末中美会谈后,8月中旬双方如期推动关税谈判展期90天。同时,美国与欧盟、日韩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关税谈判整体顺利,全球关税风险持续缓释。另一方面,8月下旬以来美联储释放降息信号,9月中旬如期降息25BP推动国际资本从美国流出。

  三是宏观政策预期有所抬升。主要包括: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宏观价格回升预期,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正式印发,明确了国内人工智能产业的可量化目标与阶段时间线,科创政策刺激助推科技行业上涨情绪。

  目前来看,上述三个因素有望继续支撑A股。央行维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叠加“股债跷跷板”效应,资金继续向权益流动。中美谈判进展偏积极,暂未出现明显风险,美联储有望在年内再次降息50BP。进入10月中下旬后,市场对于明年宏观政策和“十五五”规划产业预期有望抬升。

  (二)市场资金结构变化

  从已有数据看,当前市场资金结构呈现以下变化。一是当下市场增量资金主要来自于私募、游资、杠杆资金。私募基金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自2024年924以来持续攀升。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备案规模从2024年8月的34.1亿元持续增长至2025年7月的792.8亿元,今年7月单月备案规模相较去年低点显著增加了22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存续规模从2024年9月的5.0万亿元增长至2025年7月的5.9万亿元,今年7月存续规模相较去年低点增加了17.2%。此外,杠杆资金流入速度明显提升,融资余额8月11日突破2万亿后继续增加。

  二是上交所个人新开户未见明显增长,指向居民资金并未直接入市炒股。7月上交所A股中的个人新开户数195.40万户,但与2024年“924”效应引起的10月的683.97万户新开户,以及2025年春节后Deepseek引起的2月292.98万户新开户相比,当前个人投资者并未明显暴涨,表明当前散户入市意愿并不强烈。与此相对,上交所A股中机构新开户在稳步抬升,7月新开户数为0.96万户,较2024年10月的0.7万户持续增长。

  三是居民资金或通过理财产品进入股市。央行二季度城镇储户调查问卷显示,居民的储蓄意愿仍在攀升,而投资意愿中倾向于选择股票和基金来投资的意愿均在下降。同时,银行理财产品存续数量上升并不明显,但资金余额持续走高,说明单只理财产品的平均资产余额在快速扩张,大量资金堆积在银行中。在利率持续下降的背景下,固收基金规模并未明显扩张,或指向居民资金在通过银行理财产品进入股市。

  (三)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

  主要包括:中美关税谈判进展以及特朗普对华政策是否会出现较大变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在行业层面具体举措能否迅速出台落地实施;促进服务消费、地产等稳增长举措政策力度。

  (四)政策建议

  一是进一步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当前市场仍以私募、杠杆资金为主,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效率有待提升。可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扩大社保、年金等权益投资比例,鼓励银行理财子公司加大权益类产品布局,拓宽长期资金入市渠道。二是增强政策协同与预期引导。针对中美经贸、产业监管等外部不确定性,建议加强跨部门协调,适时释放稳增长信号,稳定市场信心。三是强化监管与风险防控。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对杠杆资金监测,防范短期投机资金过度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