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晚,传统肉制品企业金字火腿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福建金字半导体有限公司拟以不超过3亿元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取得光通信芯片企业中晟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晟微”)不超过20%股权。
技术卡位与国产替代:中晟微的“硬科技”底色
中晟微成立于2019年,由海外光通信芯片设计公司核心团队归国创立,其核心业务聚焦于400G/800G/1.6T及以上高速光模块核心电芯片的研发设计,产品涵盖TIA(跨阻放大器)、Driver(驱动芯片)等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AI算力中心、5G/5.5G基站、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高速互联场景。根据公告披露,该公司已实现400G/800G高速光模块所需电芯片的量产测试,1.6T及以上速率高速光模块所需电芯片也已完成研发设计,单波200G TIA/Driver芯片进入流片验证阶段,技术路线直指下一代光通信核心器件。
3亿投资背后的财务博弈:高估值与亏损现实的碰撞
本次交易采用分两轮增资模式,首轮1亿元按投前估值10亿-13亿元进行,若以10亿元估值计算,以2024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增值率为9710%,这一估值水平远超行业平均。中晟微2025年1-7月营业收入仅51.11万元,净利润亏损2037.42万元,去年全年更是亏损3882.61万元。财务数据凸显其“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典型特征——高研发投入与商业化周期错配。
金字火腿的转型困局:主业萎缩与跨界依赖症
此次投资背后,是金字火腿传统业务的持续承压。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营收1.7亿元,同比下降14.73%;归母净利润2292万元,同比下降25.11%;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882万元,为2021年以来首次转负。核心业务火腿制品面临消费升级冲击,而公司过往跨界尝试屡屡受挫:2016年投资医疗产业造成巨大资金损失,2023年增资云计算企业浙江银盾云科技最终却通过转让股权获利,此次投资光通信芯片被视为“最后一搏”。
风险警示:技术整合与市场周期的双重考验
尽管市场对“火腿+芯片”的跨界组合报以热情,但潜在风险不容忽视。首先,中晟微尚未盈利的财务状况可能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其次,金字火腿管理层缺乏半导体行业经验,技术整合能力存疑;最后,光通信芯片行业受AI算力需求波动影响显著,若1.6T芯片量产进度滞后,可能错失市场窗口期。
这场“火腿巨头”与“光通信独角兽”的联姻,既是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缩影,也是资本市场对国产替代主题的狂热注脚。在技术迭代与商业现实的碰撞中,中晟微能否成为金字火腿的“第二增长曲线”,仍需时间检验。
注:本文结合AI生成,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