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市,缩募集,砍补流!IPO募资“瘦身潮”:“三严”审核下的资本市场新变革

小小MT4 来源:IPO上市号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IPO募资“瘦身潮”:“三严”审核下的资本市场新变革

在资本市场的版图中,IPO募资一直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节点,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一场募资“瘦身潮”正席卷IPO市场,企业募资规模集体缩水,这背后是监管政策的深度调整与市场生态的重塑。深入剖析这一现象,不仅能洞察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还能为企业、投资者及相关从业者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一、募资“瘦身潮”现象剖析

自2024年IPO审核常态化以来,企业募资规模压缩的趋势愈发显著。据统计,超过四成企业的募资规模较最初申报稿大幅缩减,平均压降幅度超过20%。其中,“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成为“重灾区”,众多企业或是直接取消该计划,或是大幅下调额度。例如,9月17日百奥赛图递交上会申请材料,计划募资11.85亿元,与2023年6月首次申报时的18.93亿元相比,大幅减少。

进一步梳理数据会发现,自去年以来,A股众多企业在IPO进程中纷纷下调募资额。在通过IPO审核的企业里,44家企业的拟募资额较申报稿明显降低,申报募资合计459亿元,上会时却调整至330亿元,整体降幅达28%,单家企业募资缩减幅度普遍超20%,最大降幅更是高达49%。像马可波罗,最初申报募资40.18亿元,到注册阶段降至23.77亿元;锡华科技IPO申报时募资20.48亿元,上会时调整为14.98亿元,原计划5.5亿元的补流项目也被取消 。

企业在IPO过程中主要通过三种方式下调募资额。“砍补流”成为主流选择,在募资下调的44家企业中,38家曾计划补流,最终17家剔除该项目,17家大幅下调额度,仅4家维持不变。有的企业选择压减非核心项目,泰凯英将募投项目从6个精简至3个,拟募资额从7.7亿元降至3.9亿元。还有部分企业采取“全面微调”,禾元生物不仅削减补流项目,还对生产、研发类项目进行下调,依据项目优先级对资金进行差异化缩减 。

二、“三严”审核:募资“瘦身潮”的幕后推手

这轮募资“瘦身潮”的主要驱动力是监管政策的收紧。2024年以来,证监会与交易所密集出台新规,将募投项目作为重点核查对象,“严审募资投向、严控募资规模、严问募资必要性”成为企业IPO的必过之关。

2024年3月,证监会发文严禁企业以“圈钱”为目的盲目上市和过度融资;4月,新“国九条”落地,明确要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提高主板、创业板上市标准,完善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沪深交易所也修订上市指引,将“突击分红 + 补流偿债超募资20%”列入负面清单。2025年5月修订的《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监管规则》,强调募集资金要专款专用、聚焦主业,严禁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流和偿还银行借款 。

监管部门还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证监会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的随机抽取比例,确保覆盖率不低于1/3。在这种严格的监管环境下,企业若无法充分说明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很可能面临审核终止的结果。以往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募投资金使用缓慢、用于理财甚至被大股东占用的情况,未来这些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 。

三、IPO募投项目审核重点聚焦

在当前的审核实践中,交易所对IPO募投项目的审核愈发细致,重点关注多个关键方面。

新增产能的必要性及产能消化措施是审核重点之一。交易所通常要求拟上市公司结合现有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同行业扩产情况以及细分市场空间,详细说明新增产能的合理性,并以在手订单、客户拓展计划等作为产能消化的依据,避免出现“过度建设”的情况。长江能科、丰倍生物、天富龙等多家企业均被问及新增产能消化能力 。

募投项目开展的必要性也备受关注,交易所不仅考量项目与业务的匹配度、技术的合理性,还会深入探究项目对企业现有业务的补充或升级价值。雅图高新就被要求针对具体募投项目,逐项说明建设内容、与主业的相关性以及资金测算依据,防止出现“重投入、轻效益”的项目规划 。

募集资金规模测算及论证同样重要,企业需要将募资规划细化到具体支出项,并提供详细的测算依据。优迅股份被要求详细披露募投项目建设投资、设备购置费用、IP及软件费用等支出的具体内容、测算过程及依据,锡华科技、西安奕材、德力佳等企业也收到类似问询 。

对于补充流动资金的必要性及测算过程,交易所也会严格审核。货币资金余额高、报告期内存在大额分红、资产负债率低的企业,其补流动机容易受到质疑。马可波罗最初募资计划中包含8.6亿元补流资金,但因其账上货币资金逾37亿元、有息负债低且存在突击分红行为,引发争议,最终取消补流项目并缩减增产项目,计划募资额缩水41% 。

四、募资“瘦身潮”的深远影响

募资“瘦身潮”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从资源配置角度看,它优化了资金流向,使资本能够更加精准地服务实体经济。以往部分企业过度融资,导致资金闲置或流向低效领域,而现在通过严格审核,资金能够集中投向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关键发展领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

对企业而言,这促使它们回归经营本质,围绕主业合理规划募资,更加谨慎地制定发展战略。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避免盲目扩张。在申报IPO时,企业必须充分论证募投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确保募集资金能够真正推动企业发展 。

从资本市场整体生态来看,“三严”审核和募资“瘦身潮”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以往一些存在问题的企业可能通过不合理的募资蒙混过关,而现在严格的审核将这些企业挡在门外,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

IPO募资“瘦身潮”是资本市场在监管政策引导下的一次重要变革。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市场的不断调整,未来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将更加趋于平衡,真正实现资本与实业的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市场从业者,都需要顺应这一趋势,积极调整策略,以适应资本市场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