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本报记者 胡杨
中国经济深刻转型,既悄然改变高净值群体的结构,又让私人银行业务呈现一系列新特征。随着半年报的发布,上市银行最新的私人银行业务格局更加明朗。《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梳理发现,当前,我国私人银行业务进入“做优存量”阶段,上市银行纷纷检视自身禀赋资源优势,采取差异化手段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银行在某些层面具备“弯道超车”之势。
值得一提的是,在技术革命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兴起,以科研人员、创业团队为代表的新富群体涌现,部分上市银行已将“科学家”纳入私人银行业务重点客群,并为这部分人群及其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
私人银行业务进入“做优存量”阶段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有16家上市银行公布上半年私人银行业务相关数据。其中,12家上市银行6月末管理私人银行客户总资产(AUM)超过18万亿元,与上年末相比增长10%左右。客户数方面,截至2025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合计约为165万户。
从业务规模来看,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私人银行AUM均超过3万亿元。具体来看,截至6月末,农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7.9万户,管理资产规模3.5万亿元;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数21.69万人,金融资产规模3.40万亿元;建设银行私人银行客户26.55万人,私人银行客户金融资产3.18万亿元。
从业务增速来看,上市银行私人银行上半年的AUM及客户数增幅普遍为个位数,表现亮眼者增幅近15%。
《2024胡润财富报告》指出,中国高净值群体正进入大规模的代际传承高峰期,财富关注点从“创造”转向“守护”与“传递”,增长模式发生转变。胡润百富董事长胡润表示,这一变化反映了中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转型,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积累模式也随之调整。未来财富增长将更依赖于金融资产的有效配置和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而非传统的房地产和快速扩张的商业模式。
这种背景下,私人银行业务也应从高速增长扩张转向以深度运营和价值挖掘为核心的“做优存量”阶段。
差异化战略实现“弯道超车”
中小银行私人银行业务起步相对较晚,部分头部城商行重点布局,私人银行业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以宁波银行为例,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私人银行客户数为3.01万户,较年初增加5068户;私人银行客户金融总资产3585亿元,较年初增加535亿元,户均总资产1192万元。
宁波银行方面解释,该行持续升级私人银行业务的展业经营体系,通过丰富产品投资策略,强化专业服务能力,实现私银客户数和AUM总量的持续增长。
记者注意到,宁波银行上半年上线私人银行综合服务平台,依托“悦家”“悦己”“悦企”“悦圈”4个专区,提供健康守护、前沿教育、海外金融、法税咨询等服务,涵盖生活、投资、社交、企业赋能等维度。同时,总行私人银行部也在持续招揽人才。以高级策略分析师为例,该岗位要求围绕高净值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开展投资报告会、财富规划及全方位资产配置工作;负责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撰写研究与分析报告,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分析和专业策略;跟踪和解读重大经济政策及事件,分析其对市场和私人银行客户的影响。
有分析认为,宁波银行通过“财富管家+投顾团队”模式在长三角地区高净值客群中快速渗透。其案例显示,城商行凭借对本地市场的深入了解和灵活的服务模式,能够在私人银行领域实现快速增长。这种差异化打法不仅帮助城商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也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科学家”成私人银行业务重点客群
值得注意的是,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新兴产业兴起,科研人员、创业团队等新富群体涌现,部分银行已经捕捉到这一趋势。
例如,工商银行在2025年半年报中特别提到,私人银行业务支持科技强国,围绕“科学家”需求打造综合服务生态,加快“科学家”客群服务由点及面推广,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转化。
中信银行也提出,私人银行业务持续推进资源、队伍、渠道融合,依托“云企会”品牌升级企业家客群服务体系,固化公私融合拓客模式和互促互转机制,加大科创企业服务覆盖,提高对民营企业家“个人+家庭+企业”综合服务能力,带动公私双向获客同比提升20.79%。
财策智库报告认为,科创板、港股、美股IPO浪潮催生了一批以科研人员、创业团队为代表的新富群体。这些“科创板新贵”多为80后博士,资产形态以股权和期权为主,配置需求呈现全球化、多元化特征。面对“科学家”这一新兴客群,银行需要从传统的融资服务提供者,转变为科创生态的赋能者。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博士俱乐部”股权对接平台,将投行业务前置到企业的Pre-IPO轮。通过这种模式,银行不仅能为“科学家”客户提供股权融资支持,还能深度参与企业的成长过程,分享技术转化带来的长期收益。在“科技—产业—金融”的生态中,私人银行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义。谁能率先理解“科学家”群体的需求,谁就能在新一轮的财富管理竞争中占据先机。“科学家”群体的崛起,不仅是私人银行客户画像的改变,还是服务逻辑的一次深刻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