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基金:浮动费率改革的机遇与挑战

小小MT4 来源:新浪基金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近日,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及多家主流媒体,共同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主题,结合行业政策解读、投资者教育、产品创新实践、风险管理经验等方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宣讲。东兴基金积极响应此次主题活动,结合近期行业政策及相关举措要求,重点关注浮动费率改革给行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5年5月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这份包含25条举措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中国公募基金行业迎来从“重规模”向“重回报”的积极转变。《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对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浮动费率的改革,如同一块巨石,激起公募基金行业的层层涟漪;这一制度改革为行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掀起多重挑战。

  机遇方面——投研能力、考核体系、市场拓展提质增效

  一是促进管理人投研能力提升。《行动方案》提出“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通过管理费与产品业绩挂钩的制度约束,重新定义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关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对基金投资运作的约束,激励基金管理人加大投研力度,完善投研体系,不断促进管理人投研能力的提升。

  二是促进行业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行动方案》提出“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浮动费率基金通过费率设计,践行长期主义,为投资者长期稳定创造价值,促进行业形成科学的考核体系。这种通过将投研团队利益与投资者长期利益深度绑定的模式,为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筑牢护航屏障。

  三是有助于拓展权益市场。《行动方案》提出要“积极支持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由于浮动费率更适合权益类、混合类产品,这将有利于基金公司开拓权益投资领域的市场份额,在加强投研建设、提升投研能力的基础上,可以充分挖掘权益投资需求,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权益市场。

  挑战方面——系统改造、行业竞争、投资者教育亟待完善

  一是系统改造成本。传统的基金运营系统是基于固定费率设计的,浮动费率基金需要系统升级以适应“单客户、单份额”的精细化费率计算和管理模式。首期改造最基础的是TA系统和估值系统,还涉及资金清算、直销中心、投资交易,甚至囊括电商中台、数据中心等;二期改造主要是一年以后的收益率计算系统,管理费收取需要根据投资者账户浮盈情况、买入时间不同重新进行计算。系统改造对应的成本增加对中小基金公司或将带来一定的挑战。

  二是行业竞争加剧。浮动费率改革的核心,是通过重塑行业的激励模式,从根本上加剧并重塑了资管行业的竞争。这场变革引领基金管理人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提升投资业绩和服务质量,真正将投资者利益放在首位。无法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机构,收入将锐减,甚至无法覆盖高昂的投研成本。投研团队的质量、深度和稳定性成为了最核心的竞争力。

  三是投资者教育。由于浮动费率基金是一种相对复杂的收费模式,部分投资者可能对其理解不够深入,基金公司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向投资者解释浮动管理费的计算方式、投资策略以及风险特征等,帮助投资者更好地理解产品,避免因短期波动而赎回,从而帮助基金经理执行长期策略。这对销售机构投资者教育与沟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东兴基金将持续关注浮动费率改革进展,积极探索推广浮动费率产品,及时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分析和解读,坚持投资者利益优先的理念,不断优化产品与服务,努力提升投资者体验,为推动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