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周主题活动2025数字金融安全论坛暨“探索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关键路径”决策咨询沙龙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以“筑牢金融数据安全防线,护航数字金融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家级协会、顶尖智库及金融机构、头部科技企业的众多大咖,旨在共同探讨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势,为数字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所属单位成方金融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华夏银行、广发银行、北京银行、北京农商行、上海银行、青岛银行、泰康保险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国泰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龙盈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等金融科技公司,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中金金融认证中心、互联网域名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ZDNS)以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蚂蚁集团、腾讯金融云、神州信息集团、宇信科技、亚信集团、用友金融、天逸集团、英方软件、律商联讯等科技企业,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和代表们参加了本次论坛。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永福、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市科协党校)副主任孙涛在论坛致辞。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陈树军主持论坛。
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永福张永福在致辞中表示,数字金融充分释放了数据要素潜能,大大提高了金融业务发展的前瞻性和精准性。与此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模型技术快速的迭代发展,数据安全及数据质量问题也日渐突出,尤其是各金融机构在充分运用传统金融数据的同时,自采并使用外部数据、第三方数据、替代数据及另类数据的量级呈指数增长,给数据合规使用、数据安全及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带来巨大挑战。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作为数字金融领域研究和自律性组织,积极研究并推动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数字金融安全相关工作。欢迎广大金融机构、科技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共同推动金融数据安全和发展生态建设。
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市科协党校)副主任孙涛孙涛表示北京市科协承担着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的职责,构建了科学专业的智库体系。他介绍了市科协举办此次沙龙的背景与目的,希望专家围绕AI背景下金融监管、风险处置等问题积极建言,为市委市政府和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成方金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军在主题演讲环节,成方金信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何军分享《AI赋能网络安全运营的思考》,指出当前网络安全面临攻防效率鸿沟、人才匮乏等挑战,破局关键是用AI大模型构建智能防护体系。目前国内外AI赋能网络安全呈多元发展态势,国内正迈向规模化实战。其团队探索构建网络安全智能体主动防御平台,聚焦四大核心能力,推动防护模式从被动转向主动,赋能六大运营场景,形成“研判-响应-溯源-报告”闭环。还建议从顶层设计、协同创新、数据治理、人才培养四方面发力,共建AI网络安全新生态。
中国建设银行原首席信息官金磐石金磐石围绕《AI时代数据安全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展开分享,指出AI推动金融创新的同时,也带来数据安全、内容安全、模型安全三类风险,数据安全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实践上,从四方面着手:一是建数据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含治理架构、制度规范、人才队伍;二是实施数据生命周期安全保护,建资源运营平台、推动分类分级落地;三是建企业级技术防护体系,外防攻击、内防泄露、全面监控;四是强化集团一体化风控,完善评估检查与应急体系,还针对性应对AI新型风险。未来聚焦统筹协同、技术防控、安全文化培育,并呼吁多方共建数据安全治理格局。
工银科技有限公司高级业务总监陈辉陈辉围绕“以高水平数据安全保障五篇大文章高质量落实”分享,指出国家已构建数据安全法律框架与战略体系,金融数据安全是国家数据安全战略要塞,且与五篇大文章紧密相关,分别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中扮演防护盾、保真锁、助推器、安全网、承重墙角色。同时分析指出了数据泄露等四类数据安全风险,提出组织保障(四位一体架构)、技术体系(全生命周期防护)、创新应用(AI与隐私计算技术)三方面措施,最后表示工银科技愿与行业共建联防联控、推进场景创新、广泛技术交流三方面合作,助力五篇大文章落地。
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总经理范贵甫范贵甫介绍了风控中心基本情况,其定位为国家级金融科技风险监控基础设施,支撑金融监管、服务金融机构。中心全面支撑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运行,累计推出426项创新应用。为破解行业数据孤岛问题,促进数据流通利用,中心联合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在内的16家金融机构打造金融行业数据融合应用基础设施,已落地对公资金流水跨行核验、对公贷后资金回流监测预警、外部高质量数据源对接等应用场景,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正推动短时多头借贷、反诈数据交互与协同预警等新应用场景落地,中心将秉承标“标准共商、技术共研、场景共建”的原则,持续深化金融行业数据融合基应用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提升金融行业风险联防联控能力。助力数字金融迈向更安全、更高效的新阶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周道许分享了金融人工智能应用的十大安全风险及对策,十大风险有内在逻辑,涵盖数据(多模态数据隐私泄露等)、模型结果(幻觉、可解释性差等)、技术业务(技术依赖脆弱等)、人与技术(责任划分等)、监管(监管滞后)五类,且各有案例支撑。对策对应风险提出,包括建立数据验证机制、打破算法黑箱、转变安全评估方式、开展伦理研究等,还建议探索AI应用责任险、建安全基础设施、借开源促技术普惠,强调提问题能力及人机协同中人为主导的重要性。
泰康保险集团信息安全部总经理李瑞荣李瑞荣分享了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的挑战与应对思考。泰康构建“支付、服务、投资”三端协同模式,打造AI平台接入优质大模型,在保险、资管、医养等领域落地应用,如保险营销提效70%、投研报告生成提速显著。同时,面临安全性与可靠性(大模型幻觉等)、数据安全(泄露、外部攻击等)、隐私保护(客户敏感信息)、监管合规四大挑战。应对上,从大模型生命周期出发,在数据引入(合规、分类分级)、训练(差分隐私等)、部署(访问控制等)、运营(攻击拦截等)阶段融入安全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北京农商银行金融科技部副总经理徐家锟徐家锟代表中小银行,从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基础)展开分享。指出应用安全漏洞主因是业务迭代快等,治理前存在流程断裂等痛点。通过梳理流程、构建能力与工具,以“四工具+一环节”等推进实施,形成需求到上线闭环,实现漏洞修复提速等成效,还完成安全“左”移。未来计划完善度量体系、提升能力等,持续用AI赋能。
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钟陈钟聚焦AI时代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他指出AI使安全威胁范式迁移,人才培养存在滞后性,强调需具备懂AI的安全专家等四类能力。还提及AI安全面临新挑战,国内外均推进治理与标准建设,认为需重塑人才培养观,从课程改革、实践平台、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发力,并介绍了相关研究成果与困境。
宇信科技集团数字安全产品线总经理赵建赵建分享了构建金融大模型内生安全体系的路径和方案。宇信科技是领先的金融科技集团,服务国内外1000+各类金融机构,提供领先的全域金融业务系统、全栈技术平台与数字安全解决方案。当前金融大模型应用广泛但安全风险突出,国内外政府及国际组织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并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宇信科技建议从安全测评、安全防御、应用拓展三个维度进行应对,其测评系统遵循相关标准规范从大模型衍生/内生/外生风险多维度测评,还展示了防御技术路线图、算力攻击尝试及未来安全解决方案方向。
会议现场与会代表还围绕“AI时代金融数据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数据安全与业务创新平衡”、“跨行业协同治理机制”等关键议题展开互动讨论,凝聚行业共识,探索有效策略与创新路径。
本次论坛由“科创中国”金融科技服务团、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专家委员会、中国互联网协会数字金融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通信学会金融科技发展促进中心、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研讨会组委会、数字金融+生态发展合作平台、金科创新荟•金融科技工作者之家、金融数据要素生态合作计划联合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