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保155亿港元零息可转债落地 资本实力增强摩根大通耗资百亿抢筹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长江商报记者徐佳

  又有一家保险巨头完成零息H股可转债发行。

  日前,中国太保(601601.SH、02601.HK)宣布,公司已于2025年9月18日完成发行155.56亿港元的零息H股可转换债券,该可转债已于9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和交易。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继三个月前中国平安完成117.65亿港元H股可转债发行之后,2025年内第二家上市险企完成零息H股可转债发行,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港元零票息可转债。

  按照计划,中国太保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及公司“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太保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64%、190%,均较2024年末提升8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中国太保受外资及同行追捧。其中,平安人寿二度举牌中国太保H股,摩根大通也耗资超百亿港元抢筹。

  零息可转债发行创多项纪录

  9月11日,中国太保曾宣布,公司拟发行本金总额为155.56亿港元于2030年到期的零息可转换为公司H股股份的债券(即H股可转债)。

  由于H股可转债认购协议中的所有先决条件均已达成,中国太保本次H股可转债的发行已于9月18日完成,并于9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和交易。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这是2025年以来第二家上市险企完成零息H股可转债发行。2025年6月,中国平安曾完成117.65亿港元零息可转债发行。

  不仅如此,中国太保本次发行是境内外同时上市国有金融企业首单境外可转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港元零票息可转债、近20年来首单负收益率港元可转债、2025年至今亚太区金融机构板块最大的海外再融资项目。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太保此次可转债为溢价发行,其H股可转债的初始转换价为每股H股39.04港元(可予调整)。二级市场上,9月以来,中国太保H股股价在30港元/股附近震荡,截至9月19日收盘,中国太保H股报30.94港元/股。

  假设债券按每股H股39.04港元的初始转换价全部转换且不再发行其他股份,则债券将可转换为约3.98亿股转换股份,约占中国太保现有已发行H股数目的14.36%,占公司现有已发行股本总数的4.14%,约占公司于债券获全部转换后经发行转换股份扩大后已发行H股数目的12.55%,占已发行股本总数的3.98%(亦假设公司股本未因任何原因而发生变动)。

  中国太保方面还对外透露,本次可转债发行中,长线投资者认购比例超七成,转股溢价率25%。

  有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零息可转债的核心机制在于投资者以牺牲固定的利息收益为代价,换取未来将债券转换为公司股票的期权,从而博取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增值收益。对于发行人而言,零息可转债不仅提供了长期的资金支持,而且由于免除了常规的利息支付义务,显著压降了融资的财务成本,近乎实现了“成本归零”的资金占用。尤其在市场利率波动或股价处于周期低位时,企业可借此锁定长期资本,并规避即时股权稀释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完成A股IPO之后,中国太保迄今未在A股市场实施股权再融资。2020年,中国太保成功发行GDR并登陆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上海、香港、伦敦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同花顺数据显示,A股上市至今,中国太保累计已分红1192.81亿元,其中A股、H股分别派现854.13亿元、338.68亿元。

  外资及同行接连“扫货”

  按照计划,中国太保本次发行H股可转债,募集资金净额将主要用于支持保险主业、支持“大康养、人工智能+、国际化”三大战略实施,以及补充营运资金等一般企业用途。

  这意味着,中国太保将借助该低成本方式进一步提升资本实力,促进主业更好发展。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实现营业收入2004.96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保险服务收入1418.24亿元,同比增长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78.85亿元,同比增长约11%;营运利润为199.09亿元,同比增长7.1%。

  截至2025年6月末,中国太保内含价值为5889.2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7%,整体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太保寿险业务实现规模保费1934.70亿元,同比增长13.1%;新业务价值95.44亿元,同比增长5.6%,可比口径下同比增长32.3%;新业务价值率15.0%,可比口径下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寿险营运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5.0%;合同服务边际余额3463.6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

  同期,中国太保财产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41.86亿元,同比增长0.9%;承保综合成本率96.4%,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其中,承保综合赔付率69.7%,同比持平;承保综合费用率26.7%,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6月末,太保集团、太保寿险、太保产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64%、215%、241%,较2024年末分别提升8、5、19个百分点;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190%、136%、196%,较2024年末分别提升8、6、13个百分点。

  9月19日,中国太保还披露,2025年前八月,太保寿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2170.50亿元,同比增长13.2%;太保产险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为1428.09亿元,同比增长0.4%。综上,2025年前八月,中国太保累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598.59亿元,同比增长7.75%。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国太保再次获得同行举牌。9月18日,平安人寿公告,平安资管受托平安人寿资金投资于中国太保H股股票,于9月11日达到中国太保H股股本的10%,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平安人寿举牌。

  而在一个月前,平安人寿就曾增持中国太保H股股票至5%,触发举牌。

  不仅如此,据港交所披露,9月11日,摩根大通买入中国太保约4.11亿股H股,总金额约134.89亿港元。此次增持后,摩根大通持有中国太保H股数量增至6.88亿股,持股比例大幅提升至24.79%。9月15日,摩根大通再次增持中国太保574.23万H股,持股比例提升至25.15%,耗资约1.8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