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北京证监局指导下,北京证券业协会携手北京公募基金管理人、基金销售机构等多方启动“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以“新时代・新基金・新价值——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为主题,聚焦普惠金融推进与投资者教育保护。中邮基金对长周期考核的深化与“固收+”领域的坚守,正是对这一活动的生动响应。中邮基金总经理张志名直言:“长周期考核是行业必答题,它让基金公司跳出短期排名焦虑,回归为投资者创造长期价值的初心,与北京公募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契合。”
考核变革:从“短期追涨”到“长期深耕”
过往,短期业绩排名曾让部分“固收+”产品陷入“频繁调仓、博弈短期”的误区。“有的产品为冲月度、季度排名,牺牲债券底仓稳定性追热点,最终让投资者承担不必要风险,这与活动‘普惠金融、投教保护’宗旨相悖。”张志名在内部会议中点出行业痛点,也明确了中邮基金考核变革的方向。
在长周期考核框架下,张志名主导重构投研激励机制,将“3-5年业绩稳定性”、“投资者长期留存率”、“风险控制达标率”纳入核心指标,权重超短期业绩。“我们给投研团队定心丸:不用纠结单季度排名,要聚焦‘产品穿越3个市场周期仍稳健盈利’,这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响应活动长期价值导向。”
这一导向彻底改变“固收+”团队操作逻辑:以往可能因月度业绩调整转债仓位,如今更关注“债券底仓久期匹配”、“权益增强部分长期价值”。正如中邮基金固定收益部一名基金经理所说:“张总要求我们做时间的朋友,筛选投资标的时,会从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行业韧性等长期维度出发,而非只看短期收益率,这正是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落地。”
固收+逻辑:张志名的“攻守平衡术”
“‘固收+’不是债券与股票的简单叠加,而是‘稳健打底’与‘弹性增强’的有机融合,核心是守得住本金、赚得到确定收益,这样才能满足普惠金融下不同投资者需求。”张志名对“固收+”的理解,贯穿中邮基金产品全流程,与活动“服务投资者”目标深度呼应。
“防守”端,张志名强调“信用风险零容忍”。中邮基金搭建覆发债企业的信用研究体系,从财务、行业、股东背景展开穿透式调研。“2023年债市调整时,我们果断剔除部分现金流承压的城投债主体,哪怕少赚0.2个百分点。”他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对‘固收+’而言,‘不踩雷’是长期稳健的根基,也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
“进攻”端,张志名主张“不追热点、只挖价值”,要求权益部分聚焦消费龙头、公用事业等“弱周期、高股息”领域。“这类资产短期不暴涨,但能缓冲市场波动,长期收益更可观,适合多数普惠金融受众。”2022年市场波动中,中邮基金“固收+”产品权益仓位集中于公共事业、红利板块,用业绩践行活动“守护投资者收益”的初衷。
同时,资产配置灵活度也服务于“长期稳健”:利率下行时拉长债券久期,权益估值低位时小幅提仓,但绝不因短期收益偏离主线。张志名补充:“所有调整都围绕为投资者创造稳定价值,这是‘固收+’的核心逻辑。”
穿越周期:“长期主义”的实践成果
22022-2024年市场波动,中邮基金旗下“固收+”表现较为稳健。“这不是运气,是考核机制与投资逻辑的共振,更是对活动理念的坚持。”张志名将成果归因为两点:一是投研团队无短期业绩焦虑,能坚守“高等级信用债+低估值权益”策略;二是风控体系起效,债券持仓集中度不超10%、权益单票不超5%,有效分散风险,避免投资者受损。
长期主义才能赢得投资者更多的认可。张志名语气郑重,“这就是长周期策略的意义——让投资者安心,也达成活动‘赢得投资者信任’的目标。”
未来展望:深化“长期价值”助力高质量发展
张志名认为,长周期考核将推动“固收+”市场从“规模竞争”转向“价值竞争”,与活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方向一致。“未来拼的不是短期收益,而是能否持续创造稳定回报,能否为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提供适配产品,这才是普惠金融的核心。”
基于此,中邮基金正推进两项工作:一是优化投研考核,将“投资者满意度”纳入指标,要求投研团队定期沟通持仓逻辑,强化投教;二是丰富“固收+”产品矩阵,针对养老、教育等场景设计差异化产品——“比如给养老投资者推‘低波动’产品,给年轻人在控风险前提下提权益仓位,贴合不同需求,响应活动普惠号召。”
在张志名看来,“固收+”的长期价值不仅在收益,更在投资者陪伴。“我们通过直播、策略会传递长期投资理念,帮投资者理解‘固收+’的风险收益特征,避免盲目赎回,这也是投教保护的重要环节。”这种“产品+陪伴”模式,正是中邮基金对本次活动理念的深化。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慢下来’的勇气:慢下来研究企业、陪伴投资者、做长期正确的事。”张志名最后表示,中邮基金将继续以长周期考核为抓手,深耕“固收+”领域,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价值,也为北京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系列活动贡献更多实践经验。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上述所提行业仅作示例,不代表基金经理的投资推介。本材料仅为宣传用品,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也不构成任何法律承诺。以上观点仅代表特定阶段的个人观点,观点具有时效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材料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