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浩与西贝的矛盾,彻底升级。
9月14日,有媒体报道称,贾国龙在群内表态:“我应对方式有错,改。做饭的围着吃饭的转,你说咋好就咋办。”贾国龙称,西贝今后将“打明牌”,做一个透明的西贝,彻底向胖东来学习。
对于贾国龙的此番表态,罗永浩说:“贾国龙,那这件事我们没法揭过去了。在中间再劝我的朋友,我们一律绝交吧。”
同时,罗永浩还喊话贾国龙与自己当面公平公正冷静理性地对一次话,相信这也能澄清西贝的真相,并且对中国预制菜产业和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作一些贡献。
9月13日晚,罗永浩曾发微博称,西贝的事情可以告一段落了。期待预制菜相关的国家法规尽快出台。
近日,关于预制菜的讨论在网络平台上愈演愈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集体发文。
新华社发表的文章《不怕你预制,怕你不告诉我》明确表示:当“锅气”成为评价菜肴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餐饮从业者们也应该思考,“预制菜”如何更好辅助行业发展,成为令人安心的美味。
《人民日报》发表的“人民微评”称,关于预制菜,信息需要更加透明,让消费者主动选择。预制菜的真正挑战不在于技术层面,而在于如何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纽带。餐饮业发展,终究要服务于人。餐饮业发展,既要追求高效便捷,更要满足公众吃得安心、吃得明白的刚需。这场讨论,要走向理性和建设性:以治理优化预制菜发展环境,推动企业行为规范与消费者的知情选择。赢取公众信赖,行业发展才能有美好未来。
《中国商报》发表评论文章称,绝不能因为一盘预制菜而使餐饮行业“变了味”,这既是全体餐饮行业从业者的责任,更是消费者对餐饮行业的美好期许。】
日前,贾国龙对外透露,罗永浩与西贝关于预制菜问题的持续发酵,已直接导致西贝客流的断崖式下滑。9月10日和9月11日所有门店加起来,日营业额分别掉了100万元,估计9月12日会掉200万元到300万元。
预制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华源证券发布的研报称,城市生活节奏加快,消费者对产品方便快捷的需求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或进一步提升。在快节奏的工作模式下,快餐、外卖以及便利店即食食品等便捷类食品成为多数人的选择,预制凉菜因其口味独特、绿色健康和存储方便的特点,成为便捷类食品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艾媒咨询等发布的公告,2025年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能达到6173亿元,同比增长27.3%。
值得一提的是,罗永浩与西贝之争带火了老乡鸡和萨莉亚。9月12日晚,罗永浩直播点赞老乡鸡 :“预制菜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标注清楚,这点要学你们同行老乡鸡。”另外,“预制菜之王萨莉亚为啥没人骂”的词条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
处在舆论风口上的预制菜,也让整个行业的盈利困境暴露在聚光灯下。
对比A股预制菜相关上市公司半年报可以发现,申万预加工食品板块15家样本企业中,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下滑的企业占比高达60%。回顾2024年同期财报,行业“增速放缓”的警钟已经敲响。除头部企业尚能维持微弱增长外,中小型企业普遍面临订单缩减、利润摊薄的困境。
安井食品2021至2024年上半年营收增速从36.49%、35.47%、30.70%一路下降至9.42%,预制菜(菜肴制品)业务增速从2023年同期的58.19%骤降至0.4%。到了2025年上半年,公司首次出现中期净利润下滑15.79%,财报解释主因是旗下新宏业、新柳伍小龙虾业务受到一定的价格下行冲击,毛利率大幅下降。
味知香作为“预制菜第一股”,“困境”出现得更早。2024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降21.53%和43.37%,C端加盟店单店年毛利仅约5万元,盈利能力不足。进入2025年,其净利润依然同比下滑24.5%,表明盈利问题仍未缓解。
三全食品、惠发食品(维权)、海欣食品等企业同样面临下行压力。三全食品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下降6%;惠发食品营收下滑17.75%,其中中式菜肴品类下滑超过20%;海欣食品营收下滑15.18%,速冻菜肴制品销量下降超30%。
从预制菜板块来看,A股中共有30家上市公司汇聚,最新收盘总市值突破5000亿元。不过今年以来,预制菜板块累计仅上涨5.66%。概念股中,不乏百亿市值甚至千亿市值的公司。根据数据,截至9月12日收盘,金龙鱼总市值达到1797.26亿元,是预制菜板块中唯一一家市值千亿的上市公司。排在第二、三位的是双汇发展、新希望,最新总市值分别为890.76亿元和466.47亿元。此外,安井食品、步步高(维权)、涪陵榨菜的最新总市值也均超百亿元。
9月15日,截至午盘,预制菜板块涨0.79%,得利斯、味知香开盘涨停,国联水产、盖世食品涨超7%,千味央厨、好当家等跟涨。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业内人士认为,预制菜行业已从“扩规模”进入“拼内功”阶段。无论是诉诸法律的西贝,还是悬赏征证的罗永浩,最终都在倒逼行业透明化。只有用公开、可验证的数据重建消费者信任,多些真诚,行业才能进入新一轮健康增长。未来能够脱颖而出的企业,不仅要具备供应链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还需要在消费者沟通和品牌信任建设上找到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