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福聚祥赵晓萍:AIGC助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小小MT4 来源:睿见Economy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5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于2025年9月12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大模型到智能体,驱动AI新生态”。新疆福聚祥董事长赵晓萍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中国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新疆福聚祥文化产业公司董事长赵晓萍。非常荣幸能够在2025中国AIGC创新应用论坛上与各位分享我对人工智能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各行业的发展轨迹,也必将深度影响引领人类发展进步。这里,我作为文化产业践行者,想就“AIGC”如何赋能文化产业发展和大家作以交流探索。

  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的各位,有多少人曾经为挑选一件有意义的文创产品而发愁?又有多少人觉得很多传统文化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

  这个问题,也正是我们新疆福聚祥文化公司一直在思考的。作为一家扎根新疆的文化企业,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但是,如何让这些文化真正“活”起来,走进现代人的生活,这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去年,我们遇到了一位70多岁的维吾尔族老绣娘。她告诉我们,现在愿意学刺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精美的图案可能就要失传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用AI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建立了相应的民族文化数据库,收集整理了大量刺绣、地毯、陶艺等传统工艺品的数据。通过AI技术,我们不仅能完整保存这些文化瑰宝的数字档案,还能帮设计师快速生成上千种创新设计方案。有趣的是,当我们用AI系统第一次生成图案时,老师傅们都说“这个机器懂艺术”!

  然而,技术应用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有次用AI生成了非常精美的图案,却被当地的长者严肃叫停。原来,其中的某些花纹在特定场合使用是有禁忌的。这件事给我们上了重要的一课:技术再先进,也必须尊重文化传统。

  因此,我们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每项AI生成内容,都必须经过文化传承人和技术专家的双重审核。我们还培养了“文化科技传习人”--他们既懂编程,又跟随老师傅学习传统技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的AIGC文创设计平台,已经帮助新疆200多位手工艺人实现了作品增值。

  站在这个技术革新的时代关口,我深深感受到: 第一,技术要为文化服务,而不是替代文化。 第二,创新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 第三,最重要的是要让技术真正惠及创作者和传承者。

  展望未来,我们计划:

  1. 继续扩大民族文化的数字资源库

  2. 培养更多跨界人才

  3. 建立更完善的AIGC应用理论规范

  各位朋友,在这个AI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次文化复兴的机遇。让我们携手并进,用科技之手传承文明之火,共同开创文化产业的美好未来!

  各位同仁,新疆是个好地方!借此机会,我想诚挚地邀请各位到我们大美新疆来走一走、看一看。这里历史人文荟萃夺目,文化宝藏丰富深厚。在喀什古城,您可以看到千年历史的建筑里,年轻人在用最新技术呈现传统文化;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在昌吉天池的歌舞中,可以听到老艺人用冬不拉弹奏AI创作的乐章。我们期待与各位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科技赋能文化传承的无限可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