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闯过”港交所聆讯!但挑战仍在继续

小小MT4 来源:经济导报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记者 | 于婉凝

奇瑞汽车21年的上市历程,终于迎来突破。

9月7日晚间,港交所官网显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奇瑞汽车”)正式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讯,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香港)担任联席保荐人。这意味着,奇瑞汽车距离挂牌上市仅一步之遥。

此次奇瑞计划发行不超过6.99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港交所上市,募资规模预计达15亿美元至20亿美元(约117亿港元至156亿港元),有望成为今年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迟到21年的IPO

奇瑞汽车是国内少数未上市的整车企业之一,也是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奇瑞五大自主车企中唯一未上市的企业。

毫不夸张地说,推动上市是奇瑞汽车及董事长尹同跃长期以来的核心目标之一。在今年年初的公司干部大会上,尹同跃表示,2025年奇瑞要完成企业上市、年度经营目标、关键能力提升和重大关键技术突破四大任务。上市,被置于这四大任务之首。

奇瑞的上市之路并非坦途。时间回溯至2004年,刚完成股份制改革的奇瑞汽车,曾计划以借壳上市的方式推进IPO进程,然而这场尝试最终因与上汽集团的股权纠纷未能如愿。

2007年,奇瑞汽车将IPO计划重新提上日程,却意外被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打乱节奏,二次上市之路被迫中断。后续的2009年、2016年、2019年与2022年,奇瑞汽车又先后4次向IPO发起冲击,可惜这4次尝试均未能达成预期。

2025年2月28日,奇瑞汽车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不过,这次的冲刺因在8月28日未通过港交所聆讯且超过6个月有效期而失效。

根据港交所规定,企业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书有效期为6个月,若未在6个月内通过聆讯,该上市申请书将自动失效。

不过,在有效期到达前一天,也就是8月27日,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公告,批准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全流通”备案。公司拟发行不超过6.99亿股普通股登陆香港联交所,同时18名股东将20.16亿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流通。

业内认为,备案通知书的发布,意味着中国证监会已同意奇瑞汽车推进赴港IPO事宜。而赶在到期前一天获批“全流通”备案的卡点操作,也被行业视为带有产业支持意图的特殊信号。在此背景下,奇瑞汽车于8月29日再度递交了招股书。

如今,距离重新递交上市招股书刚刚过去9天,奇瑞汽车便迎来“正式通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聆讯”的消息,也可以看出其为此次上市所做的准备十分充足。

新能源渗透率仍落后于行业

奇瑞汽车是一家历经逾28年发展的乘用车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97年,当时安徽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公司前身)已成立。于2008年3月24日,该公司转制为一家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按照招股书,奇瑞近年来营收和净利润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其营收分别为926.18亿元、1632.05亿元、2698.9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8.06亿元、104.44亿元、143.34亿元。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收入达到682.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2%;净利润为47.26亿元,同比增长90.9%。

奇瑞营收和利润的暴涨,主要得益于销量的节节攀升。

2024年,奇瑞以229.5万辆的全球销量再创历史新高,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这一成绩使其稳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第二”,并跻身“全球乘用车销量第十一位”。

近两年来,奇瑞将重心放在新能源和智能化之上。

2023年,尹同跃称,“奇瑞在新能源领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但奇瑞要全面发力新能源,2024年就不客气了。”

尽管奇瑞在新能源领域不断发力,但目前燃油车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

2024年,燃油车收入占比为69.6%,虽然较2022年的75.9%有所下降,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提升至2024年的21.9%。2025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车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7.3%,显示出良好的增长势头。

不过,奇瑞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仍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1—8月,奇瑞累计销售汽车172.73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6万辆,占比约为28.7%。相比之下,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我国新能源市场零售渗透率已经连续6个月超过了50%。

此外,奇瑞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不仅远低于比亚迪等领先企业,也落后于吉利汽车和长安汽车等竞争对手。

背后仍有挑战

不得不关注的是,智能化领域技术迭代速度远超传统领域,需投入巨额研发费用。对车企而言,传统研发组织模式已完全无法适配这一赛道,持续推进必须依靠充足资金支撑。

奇瑞要想持久发展,上市融资也是必然的。

尹同跃曾坦言,奇瑞早期资金投入较少加上没有上市,近年来在资本市场也没有发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需求主要通过银行融资。而登陆资本市场既有利于奇瑞建立长期资本补充通道,又有利于激活奇瑞股权激励机制。

基于此,奇瑞汽车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业内平均水平。从2022年至2025年一季度,其资产负债比率分别为93.1%、91.9%、87.9%、87.7%。不过可以看出其资产负债率呈平稳下降趋势。 

另外,在资产状况方面,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626.93亿元,而到了今年3月31日,公司货币资金为374.98亿元,仅一季度就减少了约250亿元,说明处于高速扩张期的奇瑞当前迫切需要“补血”。

此外,奇瑞汽车2024年的毛利率较2023年有所下滑,从15.99%降至13.45%,2025年一季度再次下滑,降至12.40%。

面对当下挑战,奇瑞的应对策略仍是聚焦研发,通过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加大投入,推动新能源业务占比提升。

从研发投入来看,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36.46亿元、66.64亿元、92.43亿元,逐年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其研发投入为22.72亿元。

从此次募资投向来看,拟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产品组合;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以提高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公司的全球化策略;提升公司位于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等。

不过,登陆港交所,对奇瑞而言并非终点。资本市场真正期待的,绝非再添一个传统车企,而是能在新能源与智能化赛道上跑出优势、有望成为未来行业标杆的领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