韵达快递被立案 “桐庐系”立于危墙之下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来源:评论员毕舸

  “该来的,终究要来”,韵达快递创始人聂腾云是否还记得这句老话。

  ---

  319日,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报道,韵达快递部分加盟企业对协议客户的安全管理存在重大漏洞,导致涉及诈骗的宣传品进入寄递渠道,造成受害人重大财产损失。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对其加盟商管理缺位,负有未按规定实行安全保障统一管理的责任,国家邮政局依法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

  韵达被立案调查的直接导火索是部分加盟企业放任诈骗宣传品通过快递网络流向全国,造成受害者财产损失。

  这一事件并非孤立个案。梳理其2022年至2025年的公开记录可以发现,从倒卖退件到涉诈包裹,韵达的管理失控早已埋下伏笔。

  ---

  2024年,央视曝光义乌网点将退件包装成“快递盲盒”牟利;同年,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就浙江义乌韵达品牌快递企业违规处理用户退货件问题,约谈韵达快递总部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湖北省随州市邮政管理局就随州市韵达快递物流有限公司未按规定报送实名收寄信息下达了行政处罚决定书,随州韵达被处以罚款6000元。

  直至此次全国性安全事件爆发,韵达的加盟体系暴露出客户审核、退件管理、风险拦截等多环节失守。

  ---

  随着韵达快递被立案调查,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邮政管理部门对快递企业的违规行为具有明确的处置权限。针对上海韵达货运有限公司的立案调查,其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可分为两个递进层级:

  ---

  第一阶段为强制性整改措施。邮政管理部门有权依法采取阶梯式监管措施,从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快递业务经营许可证。

  具体而言,若查实韵达快递未建立或未严格执行收件验视制度,监管部门可要求其暂停部分或全部区域的快递业务运营,待企业完成安全管理体系重构、建立全链条寄递验视机制并经审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经营资格。

  ---

  第二阶段涉及经营资质存续问题。若企业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实质性整改,或被发现存在系统性、持续性违反禁限寄规定等严重违法行为,依据该条款,邮政管理部门可启动许可证吊销程序。

  这意味着韵达将永久丧失快递业务经营资质,其覆盖全国的服务网络将面临强制退出市场的法律后果。

  ---

  值得关注的是,该条款的惩戒对象具有双重指向性:既对企业主体实施经营资格处罚,又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行政处分责任。“机构与个人双重追责”机制,对于造成重大财产损失或社会危害的违规行为,企业面临的不仅是业务整顿风险,更包含高管团队的法律责任追溯。

  ---

  公众对韵达事件的强烈反应,本质是对快递行业“规模优先”发展逻辑的质疑。

  根据国家邮政局数据,202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1745亿件,日均处理量突破5亿件,行业收入超1.4万亿元。

  在如此庞大的业务基数下,加盟制企业凭借低成本扩张迅速占领市场,韵达2024年业务量为238.2亿件,市场占有率为13.65%,增速排名行业第三。

  ---

  但规模扩张的代价是管理颗粒度粗糙:加盟商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低协议客户审核标准,快递员为完成揽收指标简化验视流程,总部为维系网络稳定性对违规网点“罚而不改”。

  “总部—加盟商”的松散模式,在业务量激增时,企业享受市场增长红利,却将法律风险与安全成本转嫁给社会。

  尽管监管部门自2024年起要求快递企业落实协议客户安全协议、加强包裹验视,但执行层面快递企业存在种种漏洞。

  以韵达为例,其加盟商对协议客户的审查停留在纸质合同备案,对寄递物品的抽检比例与风险识别能力未达监管要求。当诈骗团伙伪造协议客户身份批量寄递涉诈宣传品时,基层网点既无技术手段拦截,也未追溯客户责任。

  随着此次被立案调查,公司股价必将面临大幅波动,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安全管理缺失的惩罚。

  ---

  此次立案调查标志着快递业治理逻辑的转折。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5年快递业务量预计达到1900亿件,收入突破1.5万亿元,但行业已无法承受“重规模、轻安全”的代价。

  韵达案例表明,总部对加盟商的弱管控模式存在根本缺陷若企业不能将安全管理嵌入加盟商考核体系,规模越大,社会风险敞口越高。万分之一的失误率就意味着五万次风险。

  ---

  再来聊聊韵达快递创始人聂腾云,他的创业故事颇为传奇。其兄聂腾飞作为申通快递缔造者,早年在杭州创立中国首家民营快递企业,聂腾云也跟随创业。

  1998年聂腾飞意外离世后,聂腾云与申通现有管理团队产生战略路径分歧,最终选择南下上海二次创业,在桐庐系快递势力版图中开辟全新战场。

  历经二十余年商海沉浮,这位从桐庐山区走出的企业家,将最初8人规模的创业团队发展为拥有30万员工的上市企业。根据公开财务数据,韵达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超417亿元,业务量突破238亿件,日均处理包裹超6500万票,业务版图覆盖全国97%区县。

  聂腾云夫妇以145亿元身家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前二十席位但其赖以成功的商业模式,或许已到了直面系统性风险与监管利刃的临界点。

  ---

  一叶,可以知秋。

  聂腾云缔造的韵达商业帝国,是桐庐系快递企业“加盟制基因”的极致化呈现。

  桐庐系是指发源于浙江桐庐县、由具有血缘或师徒关系的创业者群体创立的快递企业集群,其核心成员构成中国民营快递业的中坚力量:

  以聂腾飞1993年创立的申通快递为起点,桐庐商帮开启快递江湖征程,其妻陈小英后续参与经营巩固基业;聂腾飞胞弟聂腾云1999年脱离申通创立韵达快递,完成桐庐聂氏家族在物流版图的二次布局;喻渭蛟2000年创建圆通速递,以圆满通达理念开辟差异化战场;赖梅松2002年从中通快递前身(曾为申通加盟商)独立创立中通快递,凭借同建共享模式后来居上。

  此外,天天快递与汇通快递(曾跻身行业前八强)等桐庐籍企业在行业发展初期占据一席之地。

  这群依托地缘纽带崛起的桐庐帮,通过血缘传承、师徒授业、加盟裂变等方式,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快递网络,至今仍主导着中国电商物流市场的半壁江山。

  ---

  1998聂腾云脱离申通自立门户时,正值中国民营快递业野蛮生长阶段:邮政专营制度尚未完全打破,桐庐商帮凭借同乡血缘纽带构建加盟网络,以“低成本、轻资产、快扩张”策略突破政策壁垒。

  发轫于草根阶段的生存智慧,在韵达身上演化为“总部—加盟商”权责分离模式总部掌握品牌授权、路由规划等核心资源,加盟商承担末端运营风险。如此架构在早期帮助韵达用20年时间完成从8人团队到日均6500万件包裹的跨越,却也埋下了管理失控的种子。

  从企业生命周期观察,韵达的困局是“成功基因变异”的典型案例。聂腾云创业初期倚重的加盟商本地化运营能力,在业务量突破200亿件后,反而成为制约管理升级的桎梏:总部对全国3万余个加盟网点缺乏实质性管控手段,协议客户资质审核、包裹验视等关键环节的执行标准形同虚设。

  ---

  快递行业的整体环境也面临面临诸多挑战。随着近年来价格战持续,202411月,申通快递单票收入2.08元,同比下降5.45%;圆通速递单票收入2.29元,同比下降6.96%;韵达单票收入2.03元,同比下降14.71%。利润空间压缩倒逼末端网点降低管理投入以维持生存。

  ---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企业战略惯性难以适配监管进化。聂腾云时代的桐庐快递企业崛起,得益于政策宽松期的监管套利空间。但2018年《快递暂行条例》实施后,国家邮政局逐步构建起“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三位一体监管体系,这对依赖人力密集型作业的加盟制企业形成合规成本压力。

  2025年快递业日均单量突破5.4亿件时,人工抽检模式已无法应对涉诈包裹的海量渗透,最终触发监管重拳整治。

  ---

  草根出身的企业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捕捉市场缝隙,却常困于组织能力与战略视野的局限。韵达今日的管理危机,实则是桐庐商帮“强扩张、弱治理”发展模式的必然代价。

  当行业从跑马圈地进入精耕细作阶段,企业若不能将创业期的灵活性转化为成熟期的系统性,规模越大,系统性风险爆发的破坏力越强。

  ---

  韵达暴露的管理失控问题,实质是中国快递业“桐庐模式”集体困境的缩影。申通、圆通、中通等桐庐系企业均以加盟制起家,通过血缘地缘纽带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快递网络。

  申通首创“二级加盟”模式,圆通推行“片区承包制”,中通实施“同建共享”机制,其本质均是总部通过经营权下放实现低成本扩张。

  模式在行业高速增长期创造惊人效率:2024年桐庐系企业合计占据市场超60%份额,日均处理4.3亿件包裹。

  但规模光环下,共性风险持续累积:协议客户资质审核普遍依赖纸质材料形式审查,包裹验视环节多由计件薪酬的快递员执行,总部对加盟商的安全管理更多停留在罚款通报等事后惩戒。

  当薄利多销模式难以为继时,安全投入的长期欠账终成致命短板,这既是韵达的危机,更是桐庐商帮商业文明迭代的必经阵痛。

  更多推荐

  像比亚迪一样“踩踏”燃油车 还是像蔚来李斌一样道歉?

  一把双刃剑 悬在胖东来头上

  三大运营商 不过“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