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副省级城市2024年成绩单出炉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电脑版下载

近日,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24年经济数据已全部出炉,其中有9个城市GDP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5%)。

分别为:深圳(5.8%)、成都(5.7%)、青岛(5.7%)、厦门(5.5%)、济南(5.4%)、宁波(5.4%)、武汉(5.2%)、大连(5.2%)、沈阳(5.2%)

为何是它们领跑?

GDP仅次于上海、北京的深圳,GDP增速也不容小觑。其3.68万亿元经济体量背后,藏着两个关键密码:科技创新与金融服务的双轮驱动。

深圳这座“中国硅谷”已形成包含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矩阵,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位居全国城市第一。其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下简称“战新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占GDP比重突破42%,已提前完成深圳在2022年时提出的目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24年数据,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研发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3.3%。

成都过去一年,GDP总量达到了2.35万亿元,全国排名第七。服务业对于成都的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去年成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7成。

青岛港。图片来源:科技日报

再看青岛,如果从城市GDP排名来看,2024年青岛以全市生产总值16719.46亿元位列第13名。与12名天津的差距缩小至275亿元左右。网上有不少声音将青岛称为“北方深圳”,认为其有“北方经济第二城”之势。

作为经济大省山东第一大地级市的存在,青岛外向型优势明显。青岛港目前已是世界第四大港、中国第二大外贸口岸,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山东领先。青岛还有海尔、海信、青岛啤酒、双星轮胎等知名企业推动制造业稳步发展。

以其龙头企业海尔集团为例,2024年海尔集团创造了创业40年来最好的业绩:全球收入4016亿元,增长8%,青岛也由此迎来了第一家4000亿级企业。相较于2023年,海尔集团的营收在2024年创造了298亿元的增量,这一体量就够得上山东省一个百强企业的门槛。

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里,青岛排名第6,是前十名中唯一一个北方城市。2024年11月,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青岛“北方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功能定位。

“南强北弱”现象是否会发生改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分析时,特别提到名单中北方两个省——山东、辽宁,以及它们下辖的济南和青岛、沈阳和大连值得关注。“它们的经济增长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鼓舞人心,这是否意味着‘南强北弱’的现象要发生一些改变了?

2024年,大连和沈阳的GDP总量一同突破9000亿元,同时大连连续四年经济增长高于全国。今年大连提出2025年GDP增长目标为5.5%,如果实现,大连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级城市。沈阳有望在2026年跨入万亿门槛,这不仅对辽宁省意义重大,对东北地区整体发展也有望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济南比亚迪项目。图片来源:济南报业时政融媒工作室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经济圈的核心城市,2024年GDP总量突破1.35万亿元,达13527.6亿元,保持山东第二位,位列全国第18位,较上年上升一个位次,在全国再次实现进位。

2024年,济南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济南工业发展的一大亮点,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突破50万辆,整车产值突破1500亿元

与此同时,济南还积极探索“北斗+”智能网联汽车、“北斗+”智慧交通、“北斗+”共享出行等领域场景应用,入选首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

对济南工业来说,数字化、智能化是优势与潜力所在。2024年,济南发布山东首部《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出台《济南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数字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生态,数字生态总指数位居全国第8。

济南以数字为支撑2024年软件业务收入预计达到5800亿元,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收入1449.9亿元,同比增长46.7%,增速位居山东第一。山东头条news(ID:CNS-SD)综合红星新闻、观察者网、济南发布

(转自:山东明中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