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记者 王敬 北京报道
11月3日,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张旅集团”或“公司”,股票代码:000430.SZ)公告称,收到湖南省张家界市中级人民法院(下称“张家界中院”或“法院”)送达的(2024)湘08破申12号《民事裁定书》和(2025)湘08破4号之一《决定书》,法院裁定受理公司的重整申请。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相关规定,公司股票于11月4日停牌一天,自11月5日开市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复牌后,公司股票简称将由“ST张家界”变更为“*ST张股”,日涨跌幅限制为5%。
从二级市场来看,11月5日*ST张股涨停收盘,股价上涨4.94%,收盘价为8.28元。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入1917.91万元,净流入额创2025年5月9日以来新高。11月6日,股价跳水,截至上午10时,*ST张股报8.09元/股,跌2.30%。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5年1月起,张家界中院先后四次批准延长公司预重整期间,如今被受理重整申请距离去年10月16日首次启动预重整已超过一年时间。
对于公司的重整价值,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两化融合委员会副会长吴高斌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张家界旅游集团的核心“重整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壳资源和经营许可上。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壳资源具有很高的重整价值,此外,公司拥有的旅游经营许可也是其重要资产。
不过,尽管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业绩短暂改善,但依靠政府补助和税费减免支撑的利润难以掩盖现金流恶化与主业疲软的现实。随着债权申报窗口的开启,*ST张股能否通过重整绝处逢生,仍是未知数。
就公司重整及经营业绩,本报记者致函*ST张股进行采访,截至发稿未获对方回复。
预重整四次延期
控股股东也是债权人
法院的一纸裁定书,将素有“山水旅游第一股”之称的*ST张股推入了破产重整的倒计时。
根据公告,公司于11月3日收到张家界中院送达的(2024)湘08破申12号《民事裁定书》和(2025)湘08破4号之一《决定书》,正式裁定受理重整申请,并指定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组担任重整管理人。与此同时,公司股票于11月4日停牌一天,自11月5日起复牌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ST张家界”变更为“*ST张股”,日涨跌幅限制为5%。
重整源于债务压力。公告显示,2024年10月15日、2025年6月25日、2025年7月14日,张家界博臣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张家界市经济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经投集团”)先后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法定重整条件”为由,向法院申请重整;2025年10月28日,张旅集团公司亦以同样的理由向法院申请重整。
张家界中院(2024)湘08破申12号《民事裁定书》显示,重整申请符合受理条件,依法应予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债权人中,经投集团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对此,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投资部副主任袁帅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控股股东同时作为主要债权人在法律实践中虽不常见但并非个例。这种双重角色存在潜在利益冲突,控股股东可能从自身股权利益出发,在重整方案中偏向保留股权,而作为债权人又希望最大限度收回债权,二者目标难以完全统一。
此外,张旅集团全资子公司张家界大庸古城发展有限公司已在2024年9月11日被张家界中院裁定受理重整,且重整计划草案提交期限曾延长至2025年6月。
“‘大庸古城’等巨额亏损资产处理是难题。过往案例中,资产剥离可快速减轻企业负担,但可能损失潜在价值;债转股能降低债务压力,但会稀释股权;新的资本投入和业态重构可从根源上改变资产状况,但需要大量资金和精准规划。”袁帅认为。
实际上,自2024年10月16日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以来,张旅集团先后四次获准延长预重整期限,分别发生在2025年1月13日、4月14日、7月15日和10月15日。从2024年10月16日首次启动预重整至正式受理,耗时超过一年。其间,临时管理人共接收到47家意向投资人提交的报名材料,其中45家在预重整临时管理人要求的期限内提交重整投资方案。
根据公司同一日发布的公告,债权人需在2025年12月5日前向管理人申报债权。公司同时在风险提示中强调,若重整计划未能通过或执行失败,法院可能宣告其破产,进而导致股票终止上市。
吴高斌也认为,控股股东的双重角色很容易引发利益冲突,法院四次批准延长预重整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解决这个问题。此外,资产估值分歧、债权人阵营对立以及投资人方案难以统一也可能是预重整期延长的难点。
第三季度利润“纸面繁华”
谁在“粉饰”业绩?
张旅集团于1996年上市,尽管顶着“中国山水旅游第一股”的光环,但实际上,张旅集团并不拥有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及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张家界核心景区的经营管理权。
具体来看,其运营的旅游景区包括宝峰湖、大庸古城,旅游客运包括环保客运、观光电车,旅行社包括张家界中旅,旅游客运索道包括杨家界索道,酒店包括张家界国际大酒店。
受疫情冲击、行业竞争及内部管理问题影响,公司自2020年起陷入连续亏损。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累计亏损额已超13亿元。今年4月,公司因业绩问题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张家界”。
一直以来,投资巨大的大庸古城项目,不仅前期折旧摊销成本高企,更成为整体财务表现的关键因素。2024年年报显示,大庸古城营业收入仅414.24万元,同比减少20.47%,净亏损则高达5.96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整体亏损额。若将大庸古城的影响剔除,公司其他业务板块当年尚能实现微弱盈利。
根据张旅集团10月24日披露的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51%至3.37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65.4%至-2239.65万元。单看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3亿元,同比增长4.82%;净利润1087.49万元,同比激增405.29%。然而,这份“亮眼”数据的背后,主要依赖非经营性收益:大庸古城折旧摊销费用降低、财务费用减少及获得房产税与土地使用税困难减免。
数据显示,*ST张股的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050.66万元,其中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1043万元,占非经常性损益总额的99.27%。若剔除这些因素,主业盈利能力依然堪忧。
同时,前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9.07%至4188.77万元,与净利润的改善趋势形成鲜明反差,公司在回款效率、资金周转等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袁帅指出,公司重整成功的最关键因素在于能否妥善处理亏损资产、协调债权人利益、吸引合适投资人。综合来看,当前“机”与“危”并存,但若能抓住重整机遇,合理解决难题,引入有效资源,实现业务转型和升级,机遇将大于危机,有望重焕生机。
对于*ST张股而言,法院受理重整只是迈出了第一步,公司能否在“披星戴帽”后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债务危机,仍需市场与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