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1月6日,碧桂园公告,其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在11月5日的债权人会议上顺利通过。这意味着这家头部民营房企的境外债务重组跨过关键关口。接下来,12月4日的法院裁定聆讯,将成为最终重组落地前的重要一环。
根据公告,在两个债务组别的投票中,均获得出席并投票的债权人中超过75%债权金额的赞成票。其中,组别一(银团贷款组别)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一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83.71%,组别二(美元债及其他债权)赞成票对应债权金额占组别二出席并投票债权金额的96.03%,达成裁定通过的必要条件。
此次参与投票的债权人规模庞大,第一类计划债权人会议有41名债权人参与,投票债权总额达41亿美元;第二类计划债权人会议更是吸引了2382名债权人参与,债权总额约112.3亿美元。
相关业内人士认为,如此高的参与度和支持率充分体现了债权人对公司债务重组方案的认可,也为后续重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告显示,在境外重组方案所有选项足额认购的情况下,重组完成后,碧桂园预计降债规模约117亿美元,对应约人民币840亿元有息债务。同时,重组完成后,公司预计确认最高约700亿元重组收益,将显著增厚净资产。
除了减少债务规模,碧桂园的融资成本也将大幅下降。重组后,碧桂园新债务工具的融资成本大部分大幅降至1.0%—2.5%的低位区间,且具备实物付息选项,每年可为其节省巨额利息支出,大幅缓释对现金流的挤压。债务期限结构方面,重组完成后,碧桂园可选方案中的最长债务期限达11.5年。
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认为,新债务工具使得每年可节省巨额利息支出,更长的债务期限,使得未来5年内无集中兑付压力,为经营恢复提供了宝贵的缓冲期。
在推进债务重组过程中,控股股东发挥了关键作用。10月13日,控股股东所控制的实体必胜有限公司签署不可撤回承诺,以每股0.60港元的价格,将11.4亿美元股东贷款的结余部分全额转股。
据悉,2021年至今,碧桂园控股股东已累计向该公司提供折合约10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控股股东家族还将四家原始投资成本为25.8亿元的创投类资产,为公司相关票据提供了担保。
据了解,碧桂园此次境外债重组,采取“现金回购+股权工具+新债置换+实物付息”等多元组合工具,旨在从债务规模、期限、成本三个维度系统性重塑债务结构,构建更具可持续的财务基础。
刘水认为,提供多元组合选项,债权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不同方案,多元工具组合提升了方案通过的可能性。控股股东带头将11.48亿美元股东贷款全额转股,也展现了支持诚意。
与境外债务重组几乎同步,碧桂园的境内债务重组也取得进展。碧桂园境内债务重组已进入收官阶段,其9只共计约136亿元境内债券中,已有8只获得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涉及本金金额合计约人民币133.32亿元。
碧桂园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约725.7亿元,净亏损约196.5亿元。
截至今年10月,碧桂园实现合同销售额约279.6亿元。在“保交付”方面,2022年至今累计交付房屋已突破180万套。其中,2022年交付近70万套,2023年交付超60万套,2024年交付38万套,2025年前10个月再交付超13万套。同时,公司通过积极处置各类资产,2022年以来累计回笼资金超650亿元,近一年来通过出售多项股权投资筹集资金约63.74亿元。
中指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1家出险房企债务重组、重整获批及完成,化债总规模约合人民币1.2万亿元,将极大减轻这些企业在短期内公开债务偿还压力。这些企业总有息负债规模接近2万亿元,短期内偿还压力较小,进入安全期。出险房企通过多种方式削债,改善资产负债表。出险房企债务重组及重整获批,将加速整体房地产风险出清进程。
11月6日,碧桂园股价高开低走,截至发稿跌超1%,报0.56港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