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被“隔空”盗刷怎么办?

小小MT4 来源:互联网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金融时报

  “最近在网上看到多条信用卡境外被盗刷的消息,有点担心,自己手里的信用卡会被盗刷吗?如果被盗刷了,钱还可以要回来吗?”

  ——网友“宝莉”

  金融时报社答网友:

  人在国内,但突然收到了信用卡在境外消费的信息,怎么办?

  近期,不少社交媒体上都有网友反映,自己的信用卡遭遇了境外盗刷,也引发了大众对于信用卡的用卡安全以及维权问题的关注。

  “隔空”盗刷是如何发生的?在移动支付盛行、跨境消费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一旦损失产生,责任应如何划分,损失由谁来承担?日常使用信用卡时,支付安全如何保障?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件每位持卡人的“关切事”。

  信用卡在境外被盗刷,原因可能是多样的。如相关技术系统遭遇钓鱼攻击,境外磁条卡静态数据易被复制,信用卡信息通过网络发生泄露等。

  那么,一旦遇到盗刷,持卡人的“第一动作”应该是什么呢?

  “客户一旦发现卡片被盗刷,应在第一时间致电发卡银行管控卡片。有条件的可同步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工具,如‘安全锁’临时管控卡片或直接申请挂失,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风险管理处业务经理章烽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在“锁卡”或挂失之后,为便于后续核实盗刷交易情况,还有一个“必要动作”。“如果人在境内,却收到信用卡境外消费的消息,可以马上就近找一家商户做一笔交易,ATM取现或是POS机刷卡都可以,以此证明当时本人就在境内,且卡片没有离身。”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游云庭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此举有助于后续核实盗刷情况。

  在此期间,持卡人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客服热线等渠道查询交易信息,联系第三方支付机构、交易平台、交易商户等尝试中止交易或退款。如无法追回,应留存相应交易证据,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

  与此同时,银行也会全力帮助持卡人挽回损失。“银行在收到客户反映或监测到异常交易后,会第一时间对客户卡片进行冻结,防止损失扩大,若判断卡片存在信息泄露风险,将提供免费换卡服务。同时,协助客户对欺诈交易发起争议拒付,争取挽回资金损失。”章烽表示。

  如果盗刷已经发生,持卡人的损失能追回吗?

  对此,记者了解到,对于并非因自身过错导致的盗刷损失,持卡人不必太过担心。

  根据国际信用卡清算规则,非因持卡人自身过错导致的盗刷损失,通常由发卡银行或卡组织承担。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银行卡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发生伪卡盗刷交易或者网络盗刷交易,信用卡持卡人基于信用卡合同法律关系请求发卡行返还扣划的透支款本息、违约金并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此前相关事件中,涉事银行和卡组织均曾发布声明,明确表示:“避免持卡人承担不应由其承担的损失,全力维护客户合法权益。”另据一位曾遭遇过盗刷事件的当事人分享其亲身经历,在案件发生后,通过与发卡银行积极沟通,该笔损失最终由银行承担。

  综合来看,对于信用卡境外被盗刷的责任划分,主要依据“过错责任”原则:持卡人需履行信息保管、风险规避和减损三大义务,而银行则负有更严格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采用芯片卡动态加密技术、建立异常交易监控系统等。

  具体实践中,“由谁来承担这笔损失”需要依据举证情况判定。“如果可以证明卡片没有离身,且人在境内的,大概率是银行承担这笔损失。但如果曾经把卡片借给他人、忽略了银行的提示短信、延迟报案,或者因没有保管好卡片以及密码等原因产生资金损失,持卡人有可能会承担部分或全部的损失。”游云庭告诉记者。

  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保障支付安全,商业银行和卡组织须进一步加强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而作为持卡人,我们也要养成安全用卡的习惯,守好安全用卡的第一道防线。对此,章烽也给大家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卡片使用前,应做好卡片基础设置及安全准备。可优先申请并使用安全性更高的芯片卡,并在银行预留正确有效的手机号码,保持手机畅通。为保障用卡安全,可登录手机银行使用“交易限额”“安全锁”等自助交易管理工具,不出境时可关闭境外支付功能,同时,务必妥善保管个人卡片,切勿将卡片外借他人使用。

  二是卡片使用时,应确保操作环境及行为的安全。线下刷卡交易时,应注意让卡片始终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留意ATM是否有插卡口不规整、插卡口外有异物粘连、对准密码键盘的摄像头等异常情况,防止他人通过非法装置窃取卡片信息。在线上网络交易时,应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网络环境输入卡片信息及密码。此外,应特别注意保管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及金融类信息,避免受骗受损。

  三是卡片使用后,应及时核对账单并保持手机畅通。及时接听银行官方号码来电,如收到银行来电核实疑似欺诈交易,要配合工作人员核对交易情况,并对存在风险的账户进行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