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药龙头0元抛售光伏资产,*ST绿康跨界败局背后的风险警示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兽药上市公司*ST绿康近期一则“0元出售3家全资子公司100%股权”的公告,引发深交所火速问询。从斥资近亿元收购到如今“白送”资产,这家曾试图跨界光伏谋求转型的企业,不仅未能扭转亏损局面,反而陷入更深的经营危机。其背后折射出的战略失误、资产评估争议、关联交易嫌疑以及持续经营风险,值得市场高度警惕。

  高价收购、零元甩卖,资产评估合理性存疑

  2023年1月,*ST绿康以9500万元现金收购绿康玉山,并将其视为切入光伏胶膜赛道的关键一步。然而不到两年时间,该公司却连同另外两家子公司(绿康海宁、绿康新能)被以0元对价打包出售给关联方江西饶信新能。

  值得关注的是,收购时绿康玉山账面价值仅160.35万元,但通过收益法评估却高达9570万元,溢价近60倍。公司当时解释称其作为晶科能源的POE胶膜核心供应商,具备技术优势和稳定订单。然而收购完成后,绿康玉山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亏损额更是扩大至2.03亿元,最终三家子公司合计账面价值为-1亿元。

  如此悬殊的估值变化,不仅引发监管对评估方法合理性与交易公允性的质疑,更暴露出公司在跨界投资决策中的盲目性与风控缺失。

  跨界光伏未能止血,反成业绩“黑洞”

  *ST绿康原本主营兽药业务,上市后业绩持续下滑。为寻求增长,公司于2023年高调转型光伏胶膜领域,除收购绿康玉山外,还投入约2.9亿元建设绿康海宁“年产8亿平方米光伏胶膜项目”。

  然而跨界并未带来转机。2022年至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2.22亿元和-4.45亿元,累计亏损近7亿元。光伏行业在经历产能扩张后迅速进入供过于求阶段,公司未能把握市场节奏,反而被巨额投入和持续亏损拖累,最终导致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关联交易“保壳”意图明显,中小股东利益或受损

  本次0元接盘的饶信新能,实为*ST绿康控股股东上海康怡等关联方控制的企业。这一安排被市场解读为“左手倒右手”的资产剥离行为,旨在帮助上市公司甩掉包袱、避免退市。

  尽管公司声称交易“不存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但将巨额亏损资产转移至关联方,是否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仅将风险隐匿于表外,仍需时间检验。若未来公司主营业务仍无法盈利,股票终止上市的风险依然存在。

  未来仍面临多重挑战,转型出路何在?

  即便成功剥离光伏资产,*ST绿康仍面临主营业务萎缩、盈利能力不足、现金流紧张等现实问题。公司也在公告中提示,交易完成后将面临“主营业务结构变化和经营规模下降的风险”“盈利不达预期的风险”等。

  从兽药到光伏,再到如今退回原点,*ST绿康的跨界尝试已成为A股转型失败的典型案例。其教训在于:企业跨界需谨慎评估行业周期与自身能力,盲目追逐热点可能导致资源错配与财务危机。而对于投资者而言,高溢价收购、关联交易频繁、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更应引起足够警惕。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