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东表示,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9月24日,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外发布。
25日,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近年来,我国服务出口保持了较快增长。2014到2024年,服务出口的总额从2191亿美元增至4459亿美元,年均增速为7.3%,特别是高技术高附加值服务出口的竞争力持续提升。但与此同时,我国服务业总体外向度仍不高,服务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何亚东介绍,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从财税、金融、便利化、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提出了13项务实举措。
更细、更实、更精准
《通知》提出13条政策措施:用好用足中央和地方现有资金渠道积极支持服务出口、增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引导基金撬动作用、优化服务出口零税率申报程序、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精准度、完善保税监管制度、便利人员跨境往来和入境消费、优化跨境资金流动管理、提升服务贸易跨境资金结算便利化水平、鼓励知识产权转化交易、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加快发展国际数据服务业务、支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何亚东解读称,相关措施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政策措施更细。比如,财政政策方面,进一步的明确了细化支持方向,提出支持数字服务、高端设计、研发、供应链等服务出口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保税监管制度方面,提出了对综合保税区外开展“两头在外”的集成电路消费电子产品检测业务试点实行保税监管,便利无法入区的企业开展相关业务。
二是具体要求更实。比如,针对企业反映的申报服务出口退税程序繁琐问题,优化服务出口零关税申报程序,在申报服务出口退税时,推广以电子信息替代纸质或电子凭证,从而提高申报效率。“再比如,一些企业反映部分服务贸易结算不够便利,针对这个问题,鼓励银行对于境内外长期合作的企业间发生的小额高频业务优化审核方式,提升资金的结算效率。”何亚东举例称。
三是支持目标更精准。比如,加大出口信保支持力度,在运输、维修维护、互联网广告等领域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大覆盖面,提升承保能力和水平,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供给。再比如,商务部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和地方制定并且定期更新国际服务贸易知名展会名录,为服务贸易企业境内外参展办展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据新华社,《通知》明确,制订重要数据目录,出台更具操作性的重要数据识别指南。优化调整和动态更新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研究探索形成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探索跨国公司内部个人信息跨境传输便捷化安排,允许通过评估或认证的跨国公司内部自由跨境流动个人信息。
专家:未来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核心驱动力
何亚东表示,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助力我国的服务出口企业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
根据商务部9月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1-7月,我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45781.6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19983亿元,增长15.3%;进口25798.6亿元,增长3.3%。服务贸易逆差58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836.2亿元。
其中,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保持增长。1-7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756亿元,增长6.8%。其中,其他商业服务、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进出口7509.7亿元、6268亿元,增速分别为3.4%、12.6%。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10253.3亿元,增长8.6%;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7502.7亿元,增长4.6%;顺差2750.6亿元,比上年同期扩大482.7亿元。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余心玎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结构看,中国服务贸易正在加快升级。近年来,知识密集型和数字化服务的比重持续提升,信息服务、工程技术、专业咨询等领域增长显著,逐渐成为新的支柱。同时,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和知识产权使用费等项目也呈现较快扩张势头,反映出服务贸易正在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她称:“展望未来,数字化转型将成为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大数据、跨境电商、云计算等新业态的兴起,将推动服务贸易模式不断创新,拓宽国际合作空间。与此同时,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推进,例如跨境数据流动和数字规则对接,将为数字服务的跨境拓展提供制度保障。总体来看,中国服务贸易将在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质量提升和竞争力增强,逐步从追赶型转向引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