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观点|姜昧军: 静待花开!详解政策托底与科技突围下的投资逻辑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大江观点| 静待花开

  来源:大江洪流资产管理

  政策托底与科技突围下的投资逻辑

  2025年以来,A股与港股市场呈现显著反弹态势,A股主要指数从2900点升至3800点,港股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20%,科技板块成为领涨核心。这一轮行情并非简单的市场反弹,而是牛市进入第二阶段的明确信号——既延续了政策驱动的衰退型牛市特征,又孕育着科技突破支撑的基本面牛市基因,在经济结构性转型与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双重背景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机遇性。

  祝获新知

  图文来源/大江洪流资产

  作者/姜昧军

  01

  牛市第二阶段的核心底色:政策托底与转型共振

  (一)衰退型牛市的政策延续性

  当前牛市的启动与2009年四万亿刺激后的市场反弹、2020年疫情后的流动性宽松行情具有同源性,均属于典型的“衰退型牛市”范畴。其核心驱动力来自于宏观政策的逆周期调节:面对疫情冲击后经济复苏的阶段性压力,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准降息频次与力度持续超预期;财政政策聚焦新基建与科技扶持,专项债发行规模突破历史峰值,形成“货币松闸门+财政强发力”的政策组合拳。

  这种政策对冲效果已逐步显现。从市场预期来看,PMI指数连续三个月处于扩张区间,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回升12%,政策信号与市场预期形成正向循环,推动资金向权益市场集中。历史经验表明,衰退型牛市的持续性取决于政策宽松的延续性,2009年与2020年的行情均在政策退出前维持了14-18个月的上升周期,当前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储备,为牛市第二阶段提供了基础支撑。

  (二)经济结构性转型的底层支撑

  如果说政策托底是牛市的“显性动力”,那么经济结构性转型则是第二阶段行情的“隐性根基”。中国经济正经历从房地产、重工业驱动向科技主导的历史性切换。2019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达17亿平米,而2025年预期降至7亿平米,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峰值28%回落至12%。取而代之的是科技产业的崛起,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成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与发展是转型的核心抓手。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纳入未来产业培育清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在制造业深度落地。华为在芯片自主化与智能汽车领域的突破,带动上下游产业链营收增长超30%。这种转型并非简单的产业替代,而是生产要素从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全面重构,为牛市提供了可持续的成长逻辑。

  (三)全球贸易格局重塑的意外红利

  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并未削弱中国的全球贸易地位,反而倒逼出口结构升级,成为牛市第二阶段的重要支撑。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全球贸易份额从贸易战前的11%升至2025年的14%,2024年货物贸易总额达43.8万亿元,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出口结构实现质的飞跃,“新三样”(芯片、电池、汽车)出口比2020年增长2.6倍,高科技产品出口占比从22%提升至37%。

  市场多元化战略有效对冲了对美贸易收缩的影响,对美出口占比从25%降至9%,而与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的进出口年均增长超10%,中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贸易格局,不仅增强了经济韧性,更推动了国内高科技产业链的成熟,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主线。

  02

  牛市第二阶段的市场特征:双轮驱动与结构分化

  (一)指数表现与驱动逻辑

  牛市第二阶段的指数特征呈现明显的“港A联动、科技领涨”格局。A股市场从2900点底部回升至3800点,半导体、创新药、人工智能等科技板块涨幅超50%,显著跑赢大盘;港股市场受美联储降息与内地政策宽松双重利好,恒生科技指数涨幅超20%,互联网科技与硬科技板块同步走强。这种行情并非普涨,而是围绕科技转型主线的结构性机会,符合牛市第二阶段“从主线领涨到全面反弹”的典型特征。

  驱动逻辑上,当前牛市兼具衰退型与基本面型双重属性。政策宽松带来的流动性溢价构成了行情的“安全垫”,这与2009年、2020年的衰退型牛市特征一致;而科技企业业绩的持续改善则提供了“成长空间”,2025年上半年,A股科技类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达35%,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这种“政策托底+业绩兑现”的双轮驱动,使得牛市第二阶段的根基更为扎实。

  (二)行业机会的三维图谱

  牛市第二阶段的行业机会集中在科技突破、品牌出海与资产困境反转三大领域,形成清晰的三维投资图谱。

  科技领域是成长性确定性最高的主线,涵盖芯片、创新药、机器人三大核心方向。芯片产业受益于国产替代与AI算力需求爆发,中国企业在AI芯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业绩增长;创新药领域的License-out模式逐步成熟,国内药企海外授权收入同比增长67%,成为业绩增长的新引擎;机器人产业链表现尤为亮眼,2025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5.6%,考虑到科技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对行业内公司精挑细选以及分散投资。

  全球化品牌出海构成第二增长曲线。消费与互联网企业正从“国内巨头”向“全球玩家”转型。中国品牌的集中出海与中国崛起是密不可分的且这一趋势将长期持续,中国企业估值也将经历从“中国折价”到“中国溢价”的过程,成为长期投资的重点方向。

  困境反转是当前市场中的另类机会,房地产市场中的结构性分化将伴随时间的推移出现“危”与“机”的转化。在整体销售下滑的背景下,一线城市豪宅市场表现突出,3000万以上豪宅成交同比增长65%,1亿以上房源去化周期仅6-8个月,而普通住宅库存去化周期长达28个月。这种分化源于豪宅的稀缺资源属性与金融属性,6000万-1亿区间的一线城市核心地段豪宅,因具备不可复制的区位优势与圈层价值,成为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首选。

  03

  支撑牛市延续的四大核心逻辑

  (一)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人民币资产的重估

  人民币汇率在牛市第二阶段呈现升值压力与人民币资产重估的叠加效应。短期来看,中美以及欧洲基本面此消彼长以及贸易强韧性扩大推动人民币升值。2025年上半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已趋同至7.11左右,日元、英镑汇率的脆弱性,欧洲财政政策的脆弱性以及美国滞涨的两难选择背景下美元的下行周期开启为人民币以及人民币资产创造了良好的升值预期条件。

  (二)科技突破、工程师红利与成本控制的多维共振

  牛市第二阶段的持续性不仅依赖短期政策与市场情绪,更取决于长期增长动能的培育。工程师红利是最核心的人才支撑,中国年毕业理工科人才达700-800万,为科技产业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这一规模是美国的6倍、欧洲的3倍,构成了技术突破的基础条件。

  AI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产业优势。中国在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成本优势,国产工业机器人价格仅为美国同类产品的1/5,无人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超70%。这种“技术创新+成本控制”的双重优势,使得中国在全球高端制造业竞争中逐步占据主导地位,2025年上半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8%,印证了这一趋势。

  市场分化带来的头部效应将持续强化。AI时代的技术壁垒与资金门槛显著提升,使得利润向头部企业集中,这种“强者恒强”的格局将使得优质资产的稀缺性进一步凸显,为长期价值投资提供了清晰标的。

  (三)关键观测指标与行情预判

  投资者在牛市第二阶段需要需重点关注两大核心指标,以判断行情向第三阶段(全面牛市)演进的可能性。

  CPI与PPI指数的转正情况是经济复苏的“晴雨表”。当前CPI仍处于低位波动,PPI尚未完全转正,显示实体经济需求仍在修复过程中。历史数据显示,当CPI与PPI同比增速双双转正并连续三个月回升,标志着经济进入良性复苏循环,股市往往会迎来第二轮上涨行情。2025年四季度是关键观察期,若物价指数出现积极信号,科技与消费板块有望形成共振上涨。

  政策动向是行情持续性的“定盘星”。需重点跟踪两大政策方向:一是货币政策宽松的持续性,若降准降息周期延续,将为市场提供充足流动性;二是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力度,此外,“人工智能+”行动的实施进度、科技金融支持政策的落地效果,也将直接影响科技板块的业绩兑现节奏。

  04

  结 语

  牛市第二阶段是政策红利与产业转型的交汇期,也同时伴随着投资人预期的剧烈分化和市场的波动。当前市场既具备2009年、2020年政策驱动的衰退型牛市特征,又孕育着科技突破支撑的周期性产业困境反转带来的基本面牛市基因。

  建议:稍安勿躁,静候花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