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歉真傲慢?上海绿捷两句话48字“声明”,打了谁的耳光?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飞瞰财金

  一盆有虫的虾仁,掀起上海校园午餐食品安全风波。

  9月23日晚,上海市三部门联合通报了对“部分学校午餐中虾仁炒蛋存在问题”的调查结果:绿捷公司涉嫌瞒报食品安全信息,已被立案侦查。此前,9月15日,上海多所中小学的学生们在午餐时间发现虾仁炒蛋散发刺鼻臭味,部分学生食用后出现呕吐、腹泻。

  面对舆论压力,绿捷公司发布了一份仅有两句话、共48字的声明,被网友称为“史上最傲慢道歉”。这家业务覆盖上海16区500多所中小学、日供餐超过50万份的企业,为何在食品安全问题面前如此敷衍?其背后的底气从何而来?

  “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瞒报

  新希望背景高管团队运营

  事件始于9月15日上午9点40分左右,绿捷公司派驻静安区某小学的经理孙某某发现,配送至该校的3箱虾仁解冻焯水后,其中一盆约18公斤的虾仁内有虫。发现问题后,他随即报告公司品质部负责人钱某,钱某又向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某汇报。

  然而,绿捷公司高层的决策并非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而是选择内部消化问题。张某某指令业务经理等人对供应211所学校的虾仁原料及菜品全部下架并就地销毁。

  次日,张某某要求总经理董某某对外统一宣称:下架原因系“虾肠外溢,有泥沙”。这一说法与最初向部分学校解释的“虾仁含细沙”相差无几。

  官方的检测结果出人意料。涉事虾仁为进口“冷冻南美白虾虾仁”,各项手续齐全,检测显示甚至符合国家标准。这种“合法但缺德”的行为,暴露出企业在食品安全管理上的系统性漏洞。

  公开信息显示,绿捷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9日,前身为1999年创立的上海绿捷快餐有限公司。绿捷公司曾多次获得荣誉:上海市名牌企业、上海市著名商标企业、中国团餐百强企业等。然而,这家“上海市重点龙头企业”实则劣迹斑斑,其曾涉及多起健康权纠纷诉讼,包括2021年霉变鸡腿、2022年农药残留等事件。

  更值得关注的是绿捷的股权结构和高管背景。目前,绿捷公司由一家香港私人股份有限公司Green Express Foods, Limited完全控股。该香港公司三名董事张天笠、王航、陈云仪同时在厚生投资任职,而王航还兼任新希望集团副董事长。

  绿捷公司现任董事长陶煦曾任正大集团财务主管,也是前新希望六和总裁。公司总经理葛均锋(法人)也与新希望关系紧密。这意味着,绿捷公司实际上已被新希望系背景的高管团队全面接管。

  招标条款被指“量身定制”

  每餐成本仅6-8元?

  绿捷公司“拿单”可谓探囊取物。2025年8月,绿捷公司单月就拿下了70所学校的供餐服务项目。企查查信息显示,2025年1月以来,该公司有超过一百条中标记录。

  这种迅猛的扩张引发质疑。针对绿捷的招投标文件甚至被曝存在“量身定制”条款,如要求供应商“具备为进博会供餐经验”等不合理条件。通过这些特殊条款,绿捷在上海学校餐食供应市场形成了近乎垄断的地位。南风窗报道,一位家长直言:“上海现在是AB餐选餐,一餐18元”,但菜品质量令人失望。

  不过18元的单餐定价显然也不是完全流向了绿捷公司。绿捷某项目合同显示,其每餐成本仅6-8元,却要覆盖冷链运输、人工等环节。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模式,倒逼企业压缩成本,最终牺牲的是餐食品质。

  “每天20元的餐食,配菜总是冷冻复炸的猪排、鱼排等,还不如便利店十几元的盒饭分量足、口味好。”这不仅是个别学生的感受。多位上海家长反映,孩子在学校基本不吃午餐的荤菜,只是喝点汤,吃几口白饭。

  据南风窗,张岚的孩子2025年9月进入上海市虹口区某中学,开学第二天回家就说学校的午餐“没办法吃”。她孩子描述,校园餐里的鱼排像“不明的面团一样,浸满了油,还有一股腥气”,鸡排也吃不出鸡肉味,怀疑是合成肉。

  更令人担忧的是,尽管对午餐质量不满,学生们几乎别无选择。上海的学生中午没有时间回家,也不能自己带饭,除非有特殊情况如身体不舒服、过敏或少数民族等。有家长反映,学生带饭甚至需要提供“营养不良证明”。这种限制进一步强化了绿捷等供应商的垄断地位。

  当务之急是打破垄断

  监管的改进措施已经开始。联合通报称,教育部门将“邀请更多学生家长、行业专家、第三方机构参与抽检”,并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纳入招投标合同约定条款”。这些措施能否真正落地,仍有待观察。

  但对于上海的校园午餐而言,当务之急是打破供应商垄断。通报中提到,将“全面核查学校餐食供应招投标情况,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将按程序终止合同并重新招标”。希望这是改变的起点。目前,深圳试点的“家长盲评制”、杭州引入的区块链溯源系统,以及日本要求多家供应商轮换供餐的做法,都提供了借鉴。

  联合通报发布后,绿捷公司由上海市属国企临时接管运行。然而,这家日供50万份餐食的企业仍继续运营着上海大部分学校的午餐供应,希望改变能来得更加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