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百度股价一扫往日低迷情绪,呈现了报复性反弹,较之9月初上涨超过50%,其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咋舌。关于此方面解读,市场和舆论普遍认为这是百度多年苦功终成正果,苦功当然指的是AI,是芯片,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价值回归”。
我们所好奇的是,为何市场偏要在此时“重估百度”,除了表面的“苦功”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本文核心观点:
其一,2024年百度经营策略偏保守,受限于财务指标和市净率,因此市场表现寥寥;
其二,2025年百度调整经营策略,加大融资力度,扩大资本开支也是箭在弦上,但受限于市净率跌破1倍,股市融资道路梗阻;
其三,股价反弹为百度融资创造条件。
2024年股价低迷:保守财务政策与转型中的业务
我们将股价视为观测企业景气度的重要窗口,见下图:
2023年ChatGPT大热,百度第一时间推出中文大模型产品文心一言,市场为之一振,彼时企业股价随之经历了一轮明显的上扬。在整个2023年百度股价均领先于中概股金龙指数(主要由赴美上市中概科技企业工程,上图中代表PGJ的橙色折线),但2024年中旬之后情况便急转直下,中概大盘的金龙指数已经扶摇直上之时,百度股价却是萎靡不振。
对此现象的解释,市场比较倾向于认为彼时百度总营收呈现了明显的下滑迹象,在大模型营收尚不能撑起半边天时,老牌线上营销业务却出现未老先衰之势,市场对新老业务交替中的企业往往比较慎重。
本文我们重点并非是复盘百度股价起伏,而是思考上述情况对中短期百度经营的影响。
大模型兴起之后,全球主流科技企业纷纷提高资本开支(买GPU芯片,建数据中心等等),国内企业如阿里更在今年Q1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投资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大模型竞争不可避免进入了军备竞赛时段。
当同行们热火朝天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储备算力时,百度2024年资本开支反出现了小幅下滑的势头,这还是非常罕见的。
在财务分析中,ROIC(资本回报率)和WAAC(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所投入资本回报和成本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说当ROIC>WAAC时,企业所投入资本回报率大于成本,可以追加投资,相反当ROIC
根据wind提供数据,2024年百度的ROIC为7.42%,又根据valueinvesting.io提供模型测算其WAAC为7.6%,由于已现老态的在线营销业务与代表未来的大模型共处同一公司,前者过快的衰退超出了市场和管理层的判断,加之大模型盈利尚未明确时间表,此时再扩大投资恐会进一步影响财务报表的呈现,这可能是管理层慎重资本开支的重要原因。
这就造成了百度手握现金(截止2025年Q2百度净现金状况为1551亿元),但既不大手笔回购,也不加大资本开支,而是采取持币观望的特殊景象,换句话说百度管理层在制定策略时,极有可能受限了种种财务指标,在资金的分配方面畏手畏脚,裹足不前。
与此同时,股价的低迷也让企业丧失了从股市融资的能力,2024年Q2之后百度市净率开始低于1倍,百度净资产与市值开始倒挂,此时百度若通过增发或可转债形式进行融资,这无疑等于贱卖,若强制执行恐会造成股价的坍塌式下跌。
这也就导致2024全年百度没有发生实质性融资行为,受困于集团整体财务指标和融资条件等客观因素,百度管理层不得不采取了一种非常保守的经营策略。
上述情况也并非无解,如将文心一言独立融资,将其与在线营销业务进行解绑,其自然可以获得可观的溢价能力,只是百度管理层并无此意(也可能是对文心一言有更高的估值要求),其所承担的代价便是因为在线营销业务的低迷,大模型无法获得与其业务与其所匹配的“弹药”。
2025年的百度:财务策略积极,融资力度加大
虽然2024年百度整体上采取了相当保守的经营策略,但这不代表管理层放弃了扩张路线。2025年以来,百度先后发行了144亿元人民币,20亿美元的优先票据(其中44亿元债乃是发布在刚刚过去的9月中旬),且在7月百度更换了CFO,集团上下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财务策略。
我们可以推演此时百度管理层心中所想:
1)云计算因为大模型需求量骤增,扩张算力和数据中心未来是笔赚钱买卖,还可以提高企业整体的估值能力(由在线广告平台全力转向AI公司),以往衡量ROIC过于谨慎;
2)要尽快恢复股市的融资功能,在上图中看到百度境外债务总规模为78.35亿美元,平均年度利率在2.36%,仅此一年利息就1.8亿美金,让原本不宽绰的损益表雪上加霜,但恢复此功能的前提仍然是市净率要大于1倍。
2025年9月之后,中概股迎来一轮普遍反弹,9月11日百度市净率正式超过1倍,企业的股市融资功能开始恢复。
站在市场的角度,市净率低于1倍的百度确实有低估的成分,因此围绕1倍市净率将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百度估值的锚点,过高市场恐担心百度会进行融资行为产生利空,过低则管理层将不遗余力宣扬百度低估论,给市场打气,以AI概念教育投资者。
许多朋友在此可能仍然认为百度股价的回弹是“价值的自然回归”,这实在是一句非常简单且容易被误导的口号,所谓的“价值”必定要在企业经营策略和市场观感的双重因素下才能得以照进现实,2025年百度明显在转向积极,市场也是洞察到了这些变化,并将其投射在股价之上,这是预期驱动,而非“价值”坐着等来的。
股价反弹之后的百度管理层,并非躺在“价值回归”的大床上享受k线上扬的快感,而是要面对以下问题:
1)短期内能把资本开支扩张到怎样的水平,是否能够牺牲短期财报表现;
2)若开启从股市融资,是否会担心股价大下挫?(转载自思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