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向“实” 发展向“稳” 开放向“深”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处置不良资产较“十三五”时期增加超过40%;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在9月22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一行两会一局”的“一把手”集体亮相,交出“十四五”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成绩单:金融业既做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文章”,又下好了防范风险的“先手棋”,更闯出了深化改革的“新路径”。

  “家底”更厚 金融活水精准直达

  数据显示,我国金融业综合实力更加雄厚。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9%,全球最大信贷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信托、理财、保险资管机构管理资产近100万亿元,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了一番。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说。

  金融活,经济活。“十四五”期间,银行业保险业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种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新增资金170万亿元。与此同时,金融系统也持续优化资金供给结构,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数据显示,五年来,科研技术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基础设施贷款年均分别增长27.2%、21.7%、10.1%。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万亿元,是“十三五”末的2.3倍,利率下降2个百分点,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北到漠河、南到三沙,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服务。”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

  后续货币政策将如何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潘功胜明确指出,在货币政策的确定上,中国人民银行在宏观层面的原则是非常清晰的,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均衡。“当前中国的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立场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创造了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防线”更牢 风险攻坚精准拆弹

  防风险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十四五”时期,我国金融管理部门以“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十六字方针为指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成效显著。金融监管总局建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授信超7万亿元,支持近2000万套住房建设交付。潘功胜透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水平大幅收敛,截至今年6月末,与2023年初相比,融资平台数量下降超过60%,金融债务规模下降超过50%。

  公司治理监管实现突破性进展。集中整治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余个,一批不法金融集团依法得到处置;城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金融机构改革重组有序推进,过半省份完成省级农商行组建,金融机构治理效能系统性提升。

  金融市场稳健性持续增强。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外部环境下保持基本稳定,债券违约率维持低位;资本市场方面,人民银行探索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会同证监会创设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体系稳健运行,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潘功胜表示,下一步,人民银行将进一步探索拓展中央银行的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功能,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朋友圈”更大 开放格局稳步深化

  7月末,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债券、存贷款超10万亿元,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全球前三大贸易融资货币和支付货币;“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业开放取得系统性进展,制度型开放稳步深化,人民币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扎实推进,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开放格局下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步增强。

  据潘功胜介绍,人民银行会同各金融管理部门有序推进金融服务业和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优化沪深港通、债券通、互换通机制,便利更多投资者投资我国金融市场,提高金融市场国际化水平。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上升。“我们和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的合作中,双边本币互换合作是一个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和32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订有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潘功胜表示,目前,人民币已成为我国对外收支第一大结算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第三。

  外汇领域改革同步深化。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跨境双向投融资活跃。外汇管理“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直接投资已实现基本可兑换,跨境证券投资、跨境融资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

  展望“十五五”,朱鹤新指出,外汇管理局将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