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携手举办的“投资·向善”复旦管院·兴动ESG大讲堂暨高校基金会慈善资产管理研讨会圆满落幕。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秘书长李宇宁先生发表主题演讲《高校基金会投资工作创新之路与破局之道》。
全文摘录如下,与你分享:
感谢主办方邀请我来跟大家分享北大基金会的经验,也有教训。首先,特别感谢复旦管院、兴证全球基金、兴银理财对这个活动的支持。这是我第一次跟基金会同仁们一起系统地跟各个知名的资管机构坐在一起讨论基金会投资,觉得很难得。从我个人有限的投资管理经验来看,兴证全球基金应该是最理解大学基金会的投资机构,我们这么多年合作也非常好。
高校基金会处于非常好的发展阶段
今天的主题是高校基金会的资产管理,其实就是两个主题,一个是高校基金会,一个是资产管理。我不是一个金融从业者,同时也不系统地做市场研究,但我们有专门的研究团队,他们比我研究得好,所以我其实就是某一类机构投资者的管理者,这类机构投资者叫教育基金会,所以我就讲第一个主题高校基金会这个组织是怎么回事,一会儿有专家来讲资产管理的事。
我先讲讲为什么说高校基金会是一个特殊的机构投资者。我想来想去,主要有三点,首先钱是长期的钱,教育是百年大计,只要大学在,大学基金会理论上就存在,上午我们分析了耶鲁基金会19世纪初就存在了,一直到现在,北大基金会今年是30周年,相对最著名的大学基金会我们还非常小,非常年轻,所以我们的钱是长期的钱,现在叫耐心资本。长周期使得实现预期收益的概率会极大的增加。
第二,资产属性是公共资产,首先是大家捐赠给你的,不是卖产品换来的,是用于公益事业的,还免除了国家的税收,所以,这笔钱一定是公共资产,类似国有资产管理的方式要用在这上面。我们要对发起人、捐赠人、受益人负责,也接受政府和群众的监督,所以这个性质就决定这些资金的风险属性肯定不能是高风险的偏好。
第三,对流动性有要求,上午我们也分享了,北大基金会是5A级的基金会,每年支出要不能低于上年年末净资产8%。这是流动性的下限,也有上限,上限就是不能寅吃卯粮,也得保证基金的代际平衡,这中间有张力,每一任领导都想做很多事,都认为我现在花掉这个钱是边际效益最大的,但不能保证明年可能有边际效益更大的项目,所以有一个代际的平衡,所以大学基金流动性有上限和下限的要求。以上三个特点决定大学基金在资本市场风险偏好,它能够选择哪些产品,以及它的投资属性。
我们高校基金会现在正处在非常好的发展阶段,国家提出社会治理的现代化,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资本不断的积累,高净值人群从事公益的意愿,慈善文化都在朝着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还要借鉴国际经验,我想每个从事基金会工作的同事都会研究耶鲁基金、哈佛基金怎么做,但是怎么能够做它同样的事情,这可能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
目前,中国高校基金会大概800家,资产规模900个亿,美国的高校基金会是9000亿美金,这个量级大家就知道是不一样的。当然我们虽然很年轻,我们也希望未来资本市场能有上万亿人民币的体量是来自高校基金会的,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北大教育基金会的创新之路
我先说说北大基金会经验,先说一些数据。过去几年,北大基金会每年收入在12.8亿人民币上下,不到13个亿。来自捐赠的是9.4亿,来自投资是3.4亿。这是什么概念呢?我们每年收入的1/4是来自投资收益,这个比例比耶鲁和哈佛要少得多,耶鲁总资产300多亿美元的盘子,大概2/3是投资得来的,只有1/3是靠捐赠捐来的。我们支出也比较高,过去四年33个亿,就是每年8个多亿的支出,如果不做投资,捐赠收入减支出后,基本上基金不会再增长了。但是,我们过去几年还实现了大概6个点的年化增长率,最新的情况,受益于资本市场回暖,总资产刚突破了100亿。
我再介绍一下过去十年北大基金会投资工作的发展历程,北大基金会走过这条路,在座的同仁们可能都要走同样的路。我们从90年代就开始做投资,大概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机会投资,打打新股,有好的信托产品买一点。第二个阶段,我们曾经一度把大部分资产,除了要用的流动性资金,都委托了同一个机构,差点犯了1811年耶鲁基金犯的那个错误,但是还好,我们在2015年的时候就把本息收回来,然后才开始成立了投资工作小组,2015年开始做大类资产配置。
我们刚做大类资产配置的时候大概80%是固定收益的产品,20%是股票和一点股权投资。确2018年是我们重要的改革年份,召开了第一次管理人年会,定了风险政策,学校最高层确定了基金会投资能够承受多大波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事件,奠定能不能做投资的基础——如果不能承受波动那就只能拿无风险利率,那么只能买十年国债1.8%的收益率;一旦最高决策层告诉你能承受多少波动,就能知道长期预期收益是多少,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成立了一个专门部门,投资事业部,聘任孙老师为首席投资官,目前投资事业部有7个半人,我是那半个,有7个人全职做投资,我们有3条业务线,投资、风控和研究条线,我们有专门的研究团队。2020年确定以母基金方式做股权投资,专门招聘母基金管理人。过去五年间,北大基金会年化投资收益约为4.7%,但2022年我们有史以来第一次年底算账的时候是亏钱的,负5个多点,那年第一次编印了年度风险报告,这个风险报告也是整个投资工作历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大学基金会做投资,大概率都会经历这几个步骤,也是供大家批评。
除重大投资外,北大基金会理事会委托投委会做投资决策,投委会签完字,投资决策就成了,我们就可以出资了。所以,授权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几个原则,合法、安全、有效。理事会是最高决策机构,投委会是在理事会明确的授权下负责投资工作,授权非常明确,开会有会议记录,告诉你授权范围是多少。投资事业部是投委会的执行机构,我们每一分钱对外投资必须有投委会的决议。所以,授权是很明晰的,层级边界也清晰。我们的模式就是资产配置+委托管理,我们自己不下场买资产,都是委托给专业机构来做,我们只管portfolio资产配置,根据风险政策,根据不同资产类别风险收益水平和它的关联度,我们做一个portfolio,然后每类资产找专业的管理人来帮我们管,就是这么一个逻辑。
过去十年间,我们投资贡献了总资产1/3的比重,耶鲁基金会的这个比例是2/3。所以,如果时间越长,投资对你带来的贡献就越大。
高校基金会投资工作的破局之道
高校基金会投资工作的重要前提是在战略上的一致性——要么不开展,要么就要作为战略重点,由主要负责人来抓。
为什么要由主要负责人来抓?因为投资是担风险的,能担风险能负责那个人才能做决定。因为他要做决定,要担风险,你得告诉他风险是什么,怎么能够规避这个风险。所以,这一定是要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的。
其次,基金会做投资,本质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决定性的改革,刚才说了,今天做改革,10年之后发现1/3的资产就是投资来的,30年之后发现2/3的资产就是投资来的,为什么它重要?因为它对基金会,是颠覆性的变化。
有两个特别重要的事,第一件事就是投资“不可能三角”这个事一定要跟决策人说清楚,强调风险、收益和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大学基金的长期属性能够使我们更好的能配置风险和收益,这是基金会天然的优势,一定把这个事情要跟决策层说清楚。
第二件事就是要对基金会做专业化改造,大学基金会都是双线管理,一条线我们是个慈善组织,作为独立的基金会法人归属民政系统管辖,另一条线我们是大学管理的,很多情况下是按行政机构来管理,这就是双线管理。很多情况下我们会遇到一个张力,就是专业判断和权威判断,市场告诉你是这样的,非市场的行政力量告诉你是另外一样的,这是我们需要每天面对的问题。所以专业化改造对大学基金会做投资是至关重要的一件事。
投资肯定会犯错误,所以提前要设置好容错机制。我们内部的一句话,基金会投资最大的风险不是投瞎了一个项目,买了一只错的股票,而是最后这个错误导致你不做投资业务了,回到以前吃1.8%无风险利率的那个时代,那是最大的风险。所以,做任何决策都会想我这个会不会导致我回到不做投资的时代了。所以,这是我们大学基金会一定要认识到的一点。
我经常会遇到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错误的投资决策的责任由谁来承担,如何承担,这要想清楚。错误投资决策有好多种,比如说投前尽调没尽调明白,比如说投委会决策流程不合规,比如说权威的决定超过专业的决定或者权威的决定,行政的决定打败了专业的判断,哪个层级出现什么问题,该由谁来承担。
还有一个问题,那更经常问到了,合理的投资决策产生亏损怎么办?谁来承担责任,比如如何评价市场下行导致的亏损?是否要有人来负责?这个问题是经常会遇到的。包括组建专业的团队,有哪些事情是要外包的,哪些事情是不能外包的,我们惨痛的教训是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一个机构,告诉你收益率是7%,这就是错误的决定,这就是不能出现的外包形式,有些事情是必须自己做的,自己做尽调,自己做投资决策。所以,专业化、市场化是做投资最基本的前提。
我再说两个概念,做投资是特别难的,这句话大家都能理解,“每一分钱捐赠收入都是业绩,每一分钱投资支出都是风险”,做投资决定确实是非常难的,所以我们要正视风险,就是告诉决策层有风险,要理解风险,这风险从哪来的,波动是从哪来的,怎么尽可能平缓波动、拉长久期。管理风险是我们能够做投资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北大基金会投资的基础就是风险管理,一切事情都是围绕风险。但我们不是躲避风险,而是管理风险,躲避风险就不要投资了,而是要管理好风险。
最后再说一个,刚才说捐赠基金和基金会不是一回事,捐赠基金是一种资产的存在形式,资产组合,资产来自捐赠,以不动本基金形式存在,形成一个资产组合。基金会是一个组织形式。
中国现行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给大学基金会做投资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好处。美国会计制度规定,基金会的投资收益都要用于投资本金所支持的项目,比如拿了100块钱做投资,这100块钱是用于支持奖学金的,投资收益必须回到项目里。中国高校基金会目前采用的会计制度是不管是动本资金还是不动本资金,只要留存在账上的钱都可以做投资,超额收益是大学基金的自有资产,而不是项目经费,这是中国财务制度给中国大学开始做投资的有利条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由。
我就分享这么多,谢谢大家。
风险提示:兴证全球基金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财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或基金经理曾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请审慎选择。观点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公司立场,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观点具有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