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强装备入局新材料:4690万豪赌纳米碳赛道,能否打破业绩困局?

小小MT4 来源:新浪财经 °C 栏目:MT4苹果版下载

  2025年9月16日晚,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捷强装备”)发布公告,公司拟以4690万元现金收购山东碳寻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碳寻”)51%股权,正式跨界切入纳米级碳材料赛道。这场“蛇吞象”式并购背后,是传统军工企业面对业绩下滑的突围尝试,亦是新材料行业高估值与高风险并存的缩影。

  业绩承压下的“孤注一掷”

  捷强装备主营核生化安全装备,产品涵盖核辐射监测设备、生物检测设备及液压动力系统等。然而,近年受军工订单波动及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恶化:2025年上半年营收1.07亿元,同比微增1.44%,但归母净利润亏损868.66万元,同比暴跌798.61%。

  在此背景下,山东碳寻的财务数据犹如一剂强心针。这家成立于2023年7月的新材料企业,2024年营收1765.27万元、净利润85.79万元,而2025年前5个月营收已飙升至6410.03万元,净利润达612万元,展现出爆发式增长潜力。其核心产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作为锂电负极关键材料,深度契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需求,成为捷强装备眼中的“救命稻草”。

  16倍溢价背后的产业逻辑

  尽管山东碳寻2025年5月末净资产仅586.32万元,但评估机构采用收益法给出1.03亿元估值,增值率高达1656.72%。这一“天价”背后,是新材料行业的高成长性预期: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全球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需求激增。据起点研究,2024年全球单壁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规模大约16亿元,预计到2030年有望达178亿元,未来6年年均复合增长率接近50%。

  为对冲风险,交易方武汉碳翁承诺:山东碳寻2025-2027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5500万元,且任一年度不得亏损,否则需现金补偿。这一对赌协议为捷强装备股东提供了一定安全垫。

  跨界整合的“双刃剑”

  尽管前景诱人,但捷强装备的跨界之路布满荆棘:

  · 技术协同难题:军工装备与新材料在研发、生产、客户群体上差异显著,资源整合需跨越行业鸿沟;

  · 估值泡沫风险:山东碳寻2025年前5月净利润率仅9.5%,若未来无法维持高增长,1.03亿元估值可能沦为“空中楼阁”;

  · 现金流压力:捷强装备2025年上半年货币资金仅8400.84万元,此次收购耗资二分之一,或加剧财务紧张。

  资本市场:乐观与谨慎并存

  这场豪赌的结局,将取决于山东碳寻能否在3年对赌期内兑现承诺,以及捷强装备能否将军工领域的技术积累转化为新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无论成败,这起并购案都为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鲜活样本——在产业变革浪潮中,唯有主动求变者,方能破局重生。

  注:本文结合AI生成,文中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