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时报
根据《金融时报》记者从央行获悉的最新数据,10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个人住房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8个基点。
“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是货币条件比较宽松的重要体现。”业内专家表示,利率是资金的价格,主要受到资金供求关系的影响,近年来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低位下行,说明货币条件比较宽松、资金供给比较充裕,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带动下,社会综合融资成本持续下降,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注入信心,不仅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生产研发、稳步发展壮大,也有助于激活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此外,2024年9月启动的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正一点点揭开中小企业融资路上的“隐形面纱”,让融资成本从“糊涂账”到“明细账”,这也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这张被誉为“贷款明白纸”的清单绝非简单的费用罗列。它要求逐项填写企业获得贷款需承担的所有成本:利息支出要写明年化利率,抵押费要注明收费主体是银行还是第三方,甚至连支付方式(一次性支付还是分期)、支付周期(与贷款期限同步还是单独结算)都要一一列明。最关键的是,所有成本都要按统一方法折算成年化利率,让企业能一眼看清综合融资成本到底是多少。
“就像买东西有了价签。”晋江市一位小企业主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最初计划通过中介贷款50万元,“贷款明白纸”填到一半就发现不对劲:中介说的“利率5%”背后,还藏着1.5万元“介绍费”,折算成年化率后,综合成本高达8.2%。建设银行客户经理看到清单后,主动建议他改用住宅抵押的经营贷款,不仅利率降至2.95%,连住宅评估费、抵押登记费、房屋保险费都由银行承担,直接省下2万多元。
工商银行滨州分行的客户经理则通过“贷款明白纸”发现了宝山混凝土的“过桥费”压力。在引导企业填写清单时,3万元“过桥费”很快引起了注意。客户经理当即带着团队去企业现场勘察:查税务数据看营收真实性,调取住建局记录确认项目资质,核环保达标文件排除政策风险……最终确认企业符合“无还本续贷”标准。从提交申请到审批通过,只用了半小时。宝山公司财务负责人至今觉得不可思议。更让他惊喜的是,续贷不仅省了3万元“过桥费”,连抵押费、评估费也一并减免,公司财务费用同比下降38%。那张原本让他焦虑的“贷款明白纸”,最终变成了“省钱单”。
“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进一步推广,企业融资成本更加阳光透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融资获得感持续增强。”一位业内人士点评。
就个人而言,随着消费贷贴息等政策落地见效,个人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支持增强消费能力、培育消费需求。东部某城市市民陈女士反映,其通过某大型银行手机银行申请15万元汽车消费贷款,系统自动匹配贴息政策,贷款首年最多可节省1500元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