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解卡要“自证清白”?反诈不应层层加码误伤

小小MT4 来源:央视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来源: 央视新闻

  【取款、解卡要“自证清白”?#反诈不应层层加码误伤#[话筒]】#律师银行取4万元遭盘问报警##手机号莫名涉诈被停机20多天# 近年来,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持续强化,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但是,“误伤”事件也时有发生↓↓[话筒]11月3日,山东东营的周律师,出差期间前往银行取4万元现金,被柜员要求报备用途,还被追问“具体买什么”,甚至查询过往流水。在周律师拒绝透露更多私人信息后,银行报警。半小时后,银行方面又称无法联系到警方,并突然转变态度表示可以办理取款业务。面对这一系列波折,周律师最终放弃取款。[话筒]湖南怀化杨医生丈夫的手机号,曾被运营商以“涉诈风险”停机。由于该手机号归属地为长沙,当地营业厅告知,办理复通需本人携带无犯罪证明前往长沙。杨医生尝试在中国移动APP上为丈夫申诉,并留了自己的手机号。不料,1小时内,她的手机也被停机。夫妇双双陷入长达20多天的手机号无法正常使用状态,不仅严重影响了医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更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话筒]据周律师讲述,事发之后,银行工作人员给他发来信息表示歉意;杨医生夫妇的手机号也在11月6日复通,二人生活又回归常态。[话筒]专家指出,反诈工作需要平衡多方关系。一方面,银行柜员和运营商客服作为反诈第一线,其警觉性保护了无数群众;另一方面,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层层加码”现象值得警惕。反诈的网,应当精准撒向犯罪分子,而不应轻易困住普通老百姓。反诈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制度设计,既要保持反诈力度,也要通过更精准的模型、更畅通的救济渠道,在风险防控与公民权益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让反诈工作既有力又精准。(总台央视记者张李彬 信宇 陈风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