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智通财经网
上月,黄金及黄金相关股票出现大幅回调,市场纷纷猜测金价见顶,然而,施罗德投资资产管理资深投资组合经理(黄金与大宗商品)James Luke表示,若地缘政治或财政趋势没有显著变化,预计投资组合中的黄金持仓(包括新兴市场央行资产、投资者资产组合及家庭住户储备)将进一步提升。关键在于,推动金价上升的将是价格,而非购买量,这是由于环球股票和固定收益资产规模与可用黄金供应量之间的巨大失衡所致。
上月21日,金价单日下跌5.5%,成为黄金历史上十大单日跌幅之一。黄金相关股票当日亦大幅回调约9%。市场迅速将此视为金价的顶峰,并将其与2011年的情况相提并论。2011年,金价于9月见顶后开始长达40%的跌幅。James Luke指出,目前的情况与2011年无法相比,相反,以下因素导致了近期金价的跌幅。
金价自8月底以来急速上涨,于短短数月内上涨超过30%,创下历史上最快的每盎司1000美元涨幅纪录,并吸引了投资者更广泛的参与,这情况是过热,但并非表明黄金市场已经见顶。另外,金价受白银市场影响,由于伦敦白银供应的短缺,银价上涨推动了贵金属市场的整体升势。随着白银供应开始恢复,银价已回落至每盎司50美元以下。此外,自2025年10月1日美国政府停摆以来,美国经济数据缺乏加剧了市场不确定性。
Luke认为,黄金市场目前经历的是多年度牛市中的一次正常调整。与以往的黄金牛市相比,相信这一轮牛市在潜在的货币需求广度和深度方面是无法比拟的。若将这轮牛市比作黄金市场的“顶峰”,或许已经踏入山脉,但距离登顶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一个大胆的观点,因此要不断检视和测试这一假设。
关于推动黄金需求的长期财政与地缘政治趋势是否已经解决并建立“新常态”的问题,Luke指出,“地缘政治趋势”涵盖了国际秩序中由单极向多极化的转变。“财政趋势”则包括很多主要经济体不断上升的债务与财政赤字,以及向财政主导的政策转变,这些趋势尚未解决。这些宏观趋势的不确定性对对冲需求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地缘政治与财政两大因素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例如,当产业供应链重组的规模愈来愈大时,财政空间已经极为有限。就货币而言,这些趋势对美元本身的威胁较小,但对整个法定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构成更大的挑战。虽然并非所有人都认同上述观点,但那些与此观点一致的投资者应该保持耐心,继续坚守黄金配置。
Luke指,涌向黄金市场以对冲这些长期风险的资金规模,未有耗尽需求潜力。“资金规模”可界定为来自各国央行、环球投资资金池/规模及家庭住户的需求。尽管2025年至今黄金价格大幅上涨,新兴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总储备的比重仅为12%。相比之下,发达市场央行的黄金储备比例超过45%。调查显示,黄金需求正在持续扩大,若金价下跌,预计将会有显著的入市行动支撑。
根据官方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黄金储备占比仅为7%。鉴于长期策略性原因,中国当局的需求并未耗尽。中国家庭住户仍将黄金视为未来12个月的首选投资资产类别,目前中国家庭住户在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为23万亿美元。印度和日本等的黄金需求即使在高价位时仍保持强劲。根据金条银行的反馈,印度客户近期支付的溢价达到了自2013年金价大幅回调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日本对大型金条的需求亦显著上升。
另外,以盎司计算,西方市场的黄金ETF持仓量仍低于2020年的高峰,即使其名义上的价值自2020年以来已迅速上升。机构投资者对黄金的配置参差不齐。施罗德投资的多元资产团队已经是其中较大比例的持有者,但许多投资者仍未配置黄金。一些大型机构建议的配置比例若在短期内实现,金价将需要显著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