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泉果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总经理王国斌先生,因病不幸逝世,享年57岁。11月9日,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了追思会,800多名亲朋好友和他做了最后的告别。
国斌是中国证券市场和资管行业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是中国最早提出价值投资理念并一直践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东方红资产管理的创始人、首任董事长,君和资本的联合创始人,2022年又作为主要股东之一创办了泉果基金,在业内被誉为“企业家型投资人”。
我和国斌生于同年,虽交往不多,但对中国制造和产业发展有着共同的兴趣,对一些上市公司也有相似的看法,如万华化学、美的集团、海康威视、海天味业等。
我看过他的《投资中国》一书,2022年7月他推给我“泉果视点”的公众号,我经常看,品质很高,也很有精神感染力。这种气质,我想一定源于充满家国情怀、勤学善思的国斌本人。
基于这些阅读,我觉得国斌是我认识的投资人中最看好中国明天的那一个。
是不是“最”?我想了好一阵。
当我再次翻阅他的书,看他的演讲内容,那个表面斯斯文文,内心却激情洋溢,充满乐观韧性的形象又站在我眼前。
在国斌的文字里,我找不到对中国的不满、抱怨和指责。我不相信他真的一点都没有,但我相信他真心看好中国和中国市场的明天。
国斌生前,我们没有深度交流过。这篇文章,既是对他的学习,也是为了表达怀念。
始终坚定看好中国
2022年2月8日,作为一家全国性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泉果基金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在上海成立。《投资中国》也在此时出版。他说,他是以自己再创业的行为,展现对未来的信心。
《投资中国》是国斌过去在公司内外部演讲的结集,从中可以看出,他对中国经济的信心由来已久。
例如,2015年夏天中国股市在暴涨后暴跌,市场情绪非常低迷。而他在2016年安信证券策略会上表示,“中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有这么强大的制造业,是能够抵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不会发生金融风暴;即便发生金融风暴,中国的经济体在不久的时间内也能迅速恢复。”
2022年,新冠疫情的第三年,经济和社会心理压力都很大,而国斌在《投资中国》序言所写的最后一句话是,“相信刷新后的中国,投资豁然开朗。”
2022年6月,他在复工复产全员例会上说,目前市场竞争确实变得更为激烈,大家都说企业钱难赚,我们投资人也说难赚,难赚的原因就是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这么激烈,企业都需要进入差异化竞争状态。只要有差异化竞争,中国经济的未来肯定有希望。
2023年3月,他在招商银行私行投资策略报告会又说道,只要中国存在竞争,大家就不应该失望。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这种充分的竞争是企业成长的强大驱动力。“风浪越大鱼越贵,此刻春耕正当时”,他建议投资者在“倒春寒”时节抓住“春耕”的机会。
他还提到巴菲特致股东信中的一个比喻:“大概每十年,乌云总会遮住天空,经济前景不明朗,这时股市也会骤降一场‘黄金雨’。当这种事情发生时,你必须扛着浴缸冲出去,而不是带一把勺子。”
国斌在任何情况下都看好中国的产业未来,我非常钦佩,虽然有些方面我并不完全认同。竞争很重要,但我认为存在卷赢、卷输两种可能。即使是先进产能,竞争过度,产能过多,也不利于长远发展。因为企业到了纷纷亏损、裁员之时,势必波及对研发的投入,这就会影响到未来。
国斌的一位朋友用“微词云”软件对《投资中国》做了词频统计,全书用的最多的词依次是:中国、市场、公司、企业、经济、价值、未来、问题、资本。国斌说,“《投资中国》这个题目确实表达了我做投资的初衷——看好中国,因而看好中国的资产管理。”
他写道:“巴菲特曾讲过:‘在过去238年中,有谁是通过押注美国衰落而成功的?’同样,在我一次与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先生会面时,他说过一句话:‘不是乐观主义者,就不要当企业家。守规矩,向前看,爱中国!’”
何享健说的这九个字,也是国斌最常引用的话之一。
为什么看好中国?
国斌看好中国,并不只是情怀,而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考逻辑。
他认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核心驱动力分别是城市化、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在中国,这三种力量都很强。中国的具体优势和投资机会表现为:
1. 全球最多的工程师供给
2.全世界目前最丰富和多样性的消费市场
3.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
4.超过美日总和的制造业和完善的供应链基础体系
5. 进行中的深度城市化和超级城市集群
6. AI、5G、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等生产力驱动工具
7. 越来越多的新一代企业家开始涌现
国斌看好中国,还基于他长期在一线调研,对不少中国优秀企业了如指掌。泉果基金创立后,经常邀请来自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先锋力量来进行“无限对话”,包括量子力学、智能驾驶、工业机器人、商业火箭、车规芯片、万物互联、人工智能等。
“这些70后、80后、90后,不但风华正茂,而且视野开阔,兼具推动产业发展的执行勇气和使命情怀,堪称中国制造业新趋势之‘科技先锋’的一个小小缩影。”
他们的前沿分享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创造力是对抗焦虑的武器,技术进步是看得见的未来”。
“泉果视点”也经常刊登国外的研究机构看好中国的内容。我印象最深的是哈佛增长实验室(Growth Lab)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不是从中国经济的规模切入,而是从中国出口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入手,以此衡量中国经济的复杂度。因为越复杂的产品,背后所需的知识体系和协作深度越强。
该研究的结论是,中国已经突破了发展中国家“技术升级受限”的“知识陷阱”,在“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维度上,构筑了科技创新的“黄金三角”,共同驱动中国的经济复杂度提升。
今年初,DeepSeek一鸣惊人,国斌在2025春季策略会上以此为例指出,中国科技创新类企业的成功绝非偶然。
他说:“过去十年中,中国是全球范围内创新力攀升最快的经济体,包括中国新生代科研力量的崛起,80后、90后已成为创新主力,这也是泉果基金对投资中国一直充满信心的原因。”
他还说:“中国科技企业展现出的创新爆发力,特别是中国在AI和机器人领域的前沿突破,让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经济的增长韧性。”
从最根本的角度看,国斌看好中国,是因为中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完成工业化时,所有发达国家总人口也不过5亿,中国现在有14亿人口,远超那时候,中国自身的市场就庞大到足以让国家的城市化完成。自然资源也许会枯竭,但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勇气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拼搏是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
价值投资的哲学和卓越公司的文化
国斌是价值投资者,坚持价值主导的道路。
他的北大同窗高善文评价说,王国斌的价值投资方法,就是将交易集中于少数公司的长期成长,从而获得信息洞察优势的方法。“价值投资略去了许多短期内的扰动因素,将交易集中于长时段内与少数交易对手的博弈。这种方法的突出优势是可重复、可扩展,能够管理海量的资金规模,当然这要求对长期趋势具有深刻的洞察和坚定的信仰,并能够忍受短期内的波动。”
价值投资,说来容易做来难。国斌在《投资中国》中强调,投资最困难的部分是要管理好自己的心性。没有核心哲学,你就无法在真正的困难时期坚守你的立场或交易计划。
在为经典的《证券分析》一书作序时,他说,长期忍受业绩不佳的压力,仅仅是价值投资的特点之一;另外一点则是必须坚持独立思考,特立独行。
其实,国斌的投资哲学也不复杂。投资股票的本质,就是买到好的企业,“对企业的商业分析,超过宏观分析,超过证券分析,超过市场分析”。他曾多次引用查理·芒格的投资原则——“价格公道的伟大公司,比价格便宜的普通公司好”。
国斌坚持用“望远镜”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不断进步的科技力量,用“探照灯”扩展认知边界,看待自下而上的投资机会。他认为,用“显微镜”看近期的二级市场波动,则可能陷入不知所措的情绪陷阱。
国斌对价值投资的坚持,还有着深厚的研究底蕴。
他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读书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沃伦·巴菲特的阿尔法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实证研究》。该文基于美国AQR公司投研团队创建的巴菲特风格的量化投资组合,根据A股市场特点,对重要指征进行校准,构筑了适配A股市场的巴菲特风格的量化投资策略。这一策略放在A股数据中进行实证检验的结论是,巴菲特风格投资策略在中国A股这一新兴市场中,有比成熟市场更优秀的表现。
价值投资要成功,归根结底是能投到有长期价值的好公司。哪些公司能成为卓越公司?国斌认为,可以回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具备传统文化推崇的优良品质的公司都有机会。
如愚公移山的精神。企业家更应该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投资人则要去寻找具有愚公移山精神的企业家;
如同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精神。中国古代优秀的商人就是这样做生意的,现代真正的企业家一定也是这么做的;
如华为的“乌龟精神”。任正非说,华为就是一只大乌龟,20多年来只知爬呀爬,全然没看见路两旁的香花,不被各种所谓的风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
如韩国三星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信奉《论语》,要儿子李健熙讲究“智、仁、勇”,实践“恭、宽、信、敏、惠”,推崇“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他还要儿子掌握《庄子》里“呆若木鸡”的“木鸡哲学”,一是不要傲慢,二是一定要专心,不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三是保持平常心。
国斌的价值投资理念,几十年一以贯之——资本市场的长远发展,取决于真正为市场创造价值的企业的发展,资本市场的发展空间最终取决于企业的空间,而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企业家。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外部环境更重要。
“资本市场发展的核心在于企业做好自己的事。”
“企业穿越危机的底气也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真正的好公司能够经受环境变化,如果它不能经受,它就不是一个好公司。”
“企业家具备这些精神,就能越来越卓越,我们就不用担心我们的投资了。”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国斌走后,“泉果视点”发布了“讣告”,很快就是10万+,留言都是深深的怀念和遗憾。
有一条对联体留言,完整概括了国斌的一生——
“昔出金华,负笈京师,求索燕园,辗转三专业,二千余日苦读,冀经世济民。怨苍天给满腹经纶做甚?英才一去西天明
昨赴沪上,弄潮浦江,投资中国,腾挪两券商,三十多年勤耕,愿果行育德。问世间怀半份欢喜为谁?泉果二度东方红”
于我而言,重温国斌的文字,有三点启示。
一是保持乐观主义,用建设性的眼光和方法解决问题。
国斌说,环境、波动和周期会让人不时陷入消极和悲观,这个时候需要极大的力量才能把人从消极和悲观的情绪中拉出来,而长期的视角和时间正是这个巨大的力量。
“泉果视点”有一篇文章中讲到富兰克林。“面对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富兰克林总是通过发明东西来应对,比如富兰克林意识到电的破坏力,就发明了避雷针;他中年视力障碍,就发明了双光眼镜;他发现壁炉烟味大,就发明了‘富兰克林炉’——少烟的室内采暖炉……。”
所以,挑战就是克服的机会,每堵墙都是一扇门(Every Wall is a Door)。
二是坚持学习,不固化自己。
国斌坚持价值投资,但并不固化自己。他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要管理自己已知的东西,在投资上,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无知的领域。管理自己的无知领域,不断地向无知的领域进发,其实是非常不舒适的一个过程;但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始终在“信息茧房”里面生活。
国斌希望终身学习能成为泉果基金的“肌肉记忆”。他认为,投资领域没有其他更好的诀窍,最好的诀窍,其实就是多阅读。通过阅读,能够接触到无穷无尽的人物和故事,培养出一种开放的心态。
三是入世而不流俗,善养浩然之气。
观国斌其人、其文,有非常浓厚的书卷气,这背后是长期熏陶所形成的文化修养。
国斌说,要珍惜我们的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5000年文化的富二代。
他喜欢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喜欢苏轼的“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国斌在一次演讲中引用了欧阳修《浪淘沙》中的句子,“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再有一个多月,就是明年了。而国斌,那个最看好中国明天的投资人,却离开了他为之奋斗了几十年的中国市场。
明年的花,会不会开的更好?
国斌已化作星辰,但他一定还在凝视着他系之念之的中国企业。
—— · END · ——
No.6616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秦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