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今年年初发文要求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优化营商环境后,11月5日,许昌市政府在其官方网站再次下发《推广“胖东来”经验以高品质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相对于年初的“工作方案”,此次的《实施方案》更强调可操作性。
在《实施方案》中,许昌市政府表示,要推动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导企业优化标准体系、构建政务服务新标准。
对于服务标准化建设,许昌市称,将组织专家团队对“胖东来”服务标准进行深入研究,总结胖东来企业在工业产品原材料采购、食品生产、食品经营、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关标准,推动当地零售业在商品质量、售后服务、员工服务礼仪等方面制定《新零售服务规范》,提升零售行业服务水平,引导餐饮、住宿、文旅等服务行业强化服务规范,推动标准化建设。
对于“胖东来”式服务的灵活应用,许昌市称,将聚焦地方特色领域,鼓励各县(市、区)立足本地产业特点,以禹州市中医药和钧瓷文化产业、长葛市金刚石制品和蜂产品加工产业、建安区装备制造和发制品产业、鄢陵县花卉苗木和生态旅游产业、襄城县煤化工和烟叶种植加工产业为重点,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对标“胖东来式”服务经营理念,全力构建“一县一亮点”的格局,推动地方经济特色化发展。
(前往胖东来游学的游客们)
对于当地学习“胖东来式”服务理念的初衷,当地一名官员说,胖东来作为从许昌成长起来的企业,以“把老百姓装在心上”的经营理念和行动,履行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赢得了顾客的认可。而政府部门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学习其“关爱消费者、注重产品品质、把服务做到极致”的核心理念,对提升部门政务服务效能、优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许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亦在一份市政协委员的提案中答复称,当地确实从胖东来的泼天流量中,受益颇多。其中,2025年1-6月份,许昌全市共接待游客261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5.8亿元,分别增长7.45%、9.22%。胖东来天使城、时代广场、生活广场3家门店,日均客流量在30万人次以上,外地游客占45%以上。而当地的30多家旅行社,也开始转型地接胖东来研学,仅河南商盛源文化咨询公司就接待1000余家企业走进胖东来,瑞贝卡、三鼎华悦两家酒店接待500多批次研学团队。
许昌市发改委一位负责人说,对胖东来火爆出圈的成功“基因”、生态环境进行深入剖析,举一反三,带来的有益启示很多,其中就包括,政府“放管服”改革的持续深化,以及政企沟通“零距离”的服务理念,这些都激发了企业与城市的共生共荣。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许昌市民营经济经营主体已突破46万户,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GDP、89%的税收、90%的就业以及97%的进出口总值。这些数据均大幅度高于河南省的平均比例。
此外,记者采访发现,当地一些政府部门也通过学习“胖东来”,开始在当地推行服务创新。
许昌市行政审批和政务信息管理局在以数字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聚焦“一网通办”,通过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升级,打造“胖东来式”政务服务标杆。
许昌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则在学习“胖东来”式服务后,开始从“被动执法”转向“主动服务”,摒弃“监管者心态”,强化“服务者思维”,通过设立“政策服务员”队伍,为网吧、出版印刷企业、文旅机构等市场主体提供法律培训、合规指导等前置服务,从源头降低违法风险。
“最好的营商环境,不仅是高效的办事流程和优惠的政策,更是一个由内而外、充满善意和信任的生态系统。”在当地财经观察家周健看来,虽然当地政府正在有意识地通过向胖东来学习,将一家企业的服务实践转化为城市的治理探索,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但毕竟政府与企业的角色、定位不同,仅政府自身在此过程中所要经历的革新除弊、主动俯身的过程,可能就要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如果真能完成角色的转化,其释放的发展动能同样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