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裕民:癌症是慢性病吗?从系统性案例到颠覆性解决方案(癌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安卓版下载

  由北京君和创新公益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联合主办,主题为“和而不同,思想无界”的CC讲坛第64期演讲2025年2月22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 教授、博士生导师何裕民出席,并以《癌症是慢性病吗 从系统性案例到颠覆性解决方案》为题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我是个医学教授,从医正好五十年,当时我接触肿瘤,癌症当时的流传说法叫十个癌症,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作为医生不得不处理。在处理过程当中我就发现了很多问题,我觉得今天人们还对癌症有一种恐惧,但是需要改变的是观念,癌症诊治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误区,我们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我先讲个案例,甘先生,石家庄人,他因为左后腰酸胀疼痛,一检查,晚期胰腺胰尾癌巨大型的,没法做手术。医生都认为不行了,3~6个月他不甘心,因为我对胰腺癌比较有研究,所以,他到上海,我看好像还可以试,我给他用了一件外敷法,外敷方法加上中药,然后建议他中西医结合。今年整整十一年了,活得非常好。我们有本书叫《癌症疗愈录》,《癌症疗愈录》第二个案例也是一个胰腺癌,我为什么以胰腺癌为例子,大家知道今天的癌症之王是胰腺癌。

  第二个例子是江苏靖江人,他姓谢,他是2006年的严重消化道障碍,吃不下去什么都不行。然后2007年初到上海做个穿刺,发现是整个胰脏上都是颗粒状的腺癌,那么要做手术就必须把整个胰腺拿掉,然后不做手术,活不过三个月,做手术以后消化功能很差。正好过年了,医生说你思考思考再去再做决定,让他先回去。他回去想想开刀也是死,不开刀也麻烦,然后就找中医来帮助。我建议他慢慢来,因为我对胰腺比较有研究,这个人也通过好好的调整,现在已经十八年过去了,活得非常好,他手术化疗放疗都没做。

  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即使是不同类型的胰腺癌,靠综合调整都可以健康活着活过多少年?十年、十八年年、二十五年,因此像这种胰腺癌最难治的有的情况下好好合理的治疗还是可以走出来。因此我的学生们,我带了七十多个研究生,有批研究生专门做论文研究用于胰腺癌的治疗,1100例发表在权威杂志上,那么回过头来看都能活得相当不错,也许一个案例不能说明问题,那么1000多例就能说明问题。

  除了胰腺癌以外,以前大家可能知道的癌中之王是肝癌,肝癌我们有个博士叫赵瑞斌,他做毕业论文也做临床,他就专门研究了413例,413例平均综合治疗以后可以活十一年,如果晚期没法手术的,以中药为主的也可以活七八年。说明什么问题?

  说明第二个问题,癌症实际上是慢性病,我从事了将近五十年的工作了,在二十多年前我提出癌症是慢性病,并出了一本书,这本书变成畅销书,据统计超过一百万册。那么所谓是慢性病,三个基本定义,第一它起病很慢,起病前全过程有个漫长的酝酿过程。我们发现到最后临床有症状,也许是十五年二十五年可能更长。第二个就是出现了症状,还可以长期维持着。第三个即使到了晚期,哪怕有转移癌,也可以努力把它转变为慢性病。

  因此,新的观点提出来以后,其实我们对癌症的认识就改变了。那么回过头来看它应该说不是一种病,它是一类比较复杂的需要区别对待的问题。通常所说的癌或者我们说恶性肿瘤,它其实包括临床三百多种亚型完全不一样。

  那么回过头来看,人们以往为什么恐癌?总觉得癌症一发生非常快,其实你仔细研究深入研究以后就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情。癌症发生发展过程当中有三大类,一大类是快速进展,比如我们以前说的肝癌,胰腺癌,相对来说比较快速进展的,那么大概在我们临床当中,我临床我的数据库,我自己数据库将近五万个病人,大概占20~25%,还有一大类缓慢发展的占了大头,将近40~50%,那么还有大量的是惰性,惰性的最近大家看到很多像肺的毛玻璃结节,像甲状腺癌,像前列腺,这些都往往是惰性。不同类型,要特别强调,我们现在讲的不管肺癌、肝癌、胰腺癌都是讲部位的,不是讲性质的,不同部位各种类型都有,只不过比例不同而已。

  因此对我们来说,首先了解它的性质,也就病理类型,病理类型了解大概能知道临床医生大概能知道它的百分之七八十的曲线去向。第二个要根据临床经验不断观察,就算AI上来,我估计还是有还需要经验,这里个人经验有的时候还不能替代,那么还需要动态的不断进行分析,特别强调肿瘤叙事,我们强调肿瘤叙事,就听病人讲故事,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会去介绍。

  讲到这,以前总认为癌症发生就是山洪爆发一泻千里,所以上午发现,下午就住院,最好下午就开刀,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情。今天发现肿瘤走走停停的,它往往用现在比较时髦话来说,进化医学观点来看,它是钟摆一样的效应。大家看以前有老时钟,可以往右拐又往左拐不断在摆动,因此我们创造条件也许可以让它逆转。

  前面讲的案例它就是典型完全逆转,那么回过头来看,病理进展的不同,我们对策要完全不一样,进展型的先努力灭火,然后让它的进展慢下来,然后进入相对持久状态,然后让持久战来消耗它。

  如果说,对于当中一种类型的一般进展性的,消解它的易于它生长的环境,控制它转移复发。对于惰性类型的也许不盲目干预是最聪明的。那么接下去回过头来看,有个问题,既然讲到癌了,那么怎么来分析它为什么会生这个。

  那么坦率说一百五十年来,关于胃癌为什么发生有不下几十种理论,现在没有统一,至少比较成熟的像基因,代谢说伤损说生活方式说衰老,从我们角度来分析,其实它不是单一因素,以前我们解决问题就像线性方程,中国人习惯是复杂思考,其实它多种因素叠加,从某种意义上看,每个人身上容易生癌的因素都有叠加在一起,最后一个因素叠加上去变成同花顺,大家打过牌,一连串黑桃,正好拿到了一张勾,也许就凑齐了。

  同花顺最大,其实肿瘤产生也一样,每个人身上都有易于产生肿瘤的某些因素,那么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了肿瘤发生的同花顺,这个同花顺理论就让大家生活当中打牌的经验来对照这个观点。那么回过头来看,我观点也可以得到印证。《癌症进展》是一份权威杂志,《癌症进展》曾经组织一批中科院的女性,生乳腺癌的基因科学家来讨论,来告诉他乳腺癌怎么预防。我们共同认为我们是三个因素,一个生气了,精神刺激,第二个是太累了,第三个是长期性子太急了,请大家注意生气,太累了和性子太急的都不是生物性因素。

  以前我们医学家不认为,其实也就是反过来证明很多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导致发生了肿瘤。那么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我们进一步加以分析,下一步怎么处理?因此从哲学层面来思考,肿瘤和其他不一样,大家可能知道五十年前七十年前对健康最大威胁是慢性感染,就炎症,炎症被控制很成功,因为我们发明抗生素,但是因为炎症很成功,人们就认为用炎症思路来治疗到我们的肿瘤,那么把癌细胞控制住就能控制,其实完全不一样。

  炎症是外因,是侵略战争,我们体内没有细菌,没有病毒,没有致病病毒,然后把它杀了,就解决问题。但癌症不一样,癌症内源性的,癌症的本质是自体细胞的变异增生异常失控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内乱,用我的话来说他就坏孩子,一个社会,一定规模社会总有几个坏孩子,如果再加上监管失控,再加上秩序不良,很可能导致失控,失控以后变成黑社会,黑社会对生命,对社会造成威胁,那就是癌症。

  因此性质不一样,处理方法就不一样。回过头来看,我们长期以来对癌症的研究和控制,人们花了很大代价,但收效不好,收效不好,不能说没效果,有效果,但是和我们投入产出之间还是有差异的。很重要一点,我觉得思路要调整。中国癌症今天还有百分之六七十死于转移复发,那么很大的问题不是第一时间,是第二时间你没有控制它转移复发,没有消解它的原因。

  所以,说我们强调控制癌和控制炎症不一样,对策不一样,控制炎症是侵略战争,癌症是我们内乱,慢慢的调理,有些因素可控,有些因素不可以控。比如说基因衰老没法防范,没人说我的基因完全正常,衰老是必然的。有些可控,比如生活方式,比如说精神打击,比如感染,比如行为,比如饮食方式这些可控。

  因此,我们前面谈到癌症发病是同花顺理论,癌症的控制也需要同花顺措施。那么我们归纳提出三驾马车说,这是我在二十年前2005年主编,《现代中医肿瘤学》国家教材,我们提出来的,现在我觉得还有道理,中药西药,然后加上非医学,包括心理学的、营养学的、社会学。

  那么我们归纳一下,我们提出八字方针,首先,认知要改变,涉及很广,首先医药医学措施要合理,然后药物措施要适当,然后心理饮食运动各方面,这些都要强调个性化,每个人身上不一样,因为癌症有高度的抑制性。因此,今天癌症治疗不缺手术,不缺手段和方法,不缺药物。

  我的总结是我们需要智慧,特别是大多数死于转移复发的,你需要的更多的是改善环境,改善土壤,一旦第一波过去以后稳定下来,改善土壤就非常重要。我这里引了一个前辈,汤兆友教授他是外科大夫,他专门看肝癌的,他90岁前后他写了三本书,一本是《消灭与改造并存》,改造什么?改造土壤,就是智慧。然后他还强调要用孙子兵法来治癌,作为外科大夫用手术解决问题的,然后他还强调用游击战来对付癌症,总之强调要控癌战,不是抗癌战,我们都想看癌症,有的时候思路是有问题的,所以回过头来看,性质不同,措施就应该改变。

  我再讲个案例,许先生,日照人,十五年前晚期肠癌,大小便出不来了,抢救,然后硬通出来以后发现的肠癌,一看肝转移了,然后做了手术,他自己是主任医生,是三甲医院院长,做完手术以后,放疗化疗、免疫药物靶向都用了,用完了以后兴冲冲的很好,他光化疗就用了二十几次,觉得很好,然后觉得康复了,没想到两年以后两肺转移了,这下懵了,懵了以后再做化疗,做了以后肝损伤做不下去了怎么办?

  然后他回过头来看,找到传统医学,找到我,那个是2012年的事情,那么通过综合调整,在所有药物都无效的情况下,通过综合调整改变对策,以持久战思路,现在十三四年过去了,恢复得非常好,因此对于慢性病的治疗,不仅仅需要高科技,更需要智慧,特别是新系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智慧,那么像这些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在五万多例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抗癌的观点,因为同样是肿瘤,有些康复得很好,有些康复不太好,为什么?同样用药,同样医生,那么问题还在于因为它是内乱,怎么去调动病人内在的因素就非常关键。这个观点其实并不新鲜,早在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提出了自愈力观点,中国的《黄帝内经》早在战国期间就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就提出内在因素。

  因此我们也认为同样肿瘤你要做个综合思考,我们提出了抗癌力,你更重要是调动抗癌力,通过他内在来解决他的问题,最核心的是认知和态度,然后两个新生关系,整个生活方式,包括炎症问题,包括饮食问题,包括心态问题,再一个就是整个大生态,就把协调好了。

  那么回过头来看,我们还要特别强调,其实肿瘤生在人身上的人才是主体,我很欣赏一句话,叫知道是谁生的病,比知道生了什么病更重要。

  我原来是中华医学会心身学老会长,心身医学讲究心理和生理的,我看病和别人不一样的,我是圆桌诊疗,一帮人坐在一起,大家讨论,我的病人百分之七八十是老病人,百分之二三十是新病人,新病人一看老病人,肠癌活了二十年,我也可以活二十年,第一时间被打动了,同是天涯沦落人,因此通过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可以走出来。

  那么,在我们医生更重要的是我不仅仅知道你生的什么病,我还知道你个性,你的特点是什么,你的倾向是什么,你的可能因素是什么?也就是说他是谁?因为他说是非常重要。那么回过头来看,我们发展出一套肿瘤临床叙事,建构心理治疗,这个都是为了改善土壤,都是为了消减肿瘤癌细胞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壤一改善,我觉得你才抓到根本。

  大连周女士,三十多岁是很不幸,她因为乳房有个结节,有点疼痛,然后找了医生,这个医生很鲁莽就开刀了,开完以后发现是个转移,是个晚期肿瘤,其他医生不愿意接手,结果做完以后要做化疗,结果到了后来严重失眠,严重抑郁,白天用她自己话来说,白天拼命求生,晚上就想一死了之,结果在圆桌诊疗氛围当中,大家相互借力相互帮助,她开始意识到深刻反思自己,开始觉察自己,她认为是自己以前活的是极度悲观,是自己塑造了自己的癌症生活。因此她原来把很多东西怪罪于外界,现在她认为自身的问题转向内在的探求,改变了她的生活。

  2004年7月份,她到石家庄接受河北电视台采访的时候,电视台主播问她你现身体怎么样?已经是康复了,通过她调动他内在积极性,走出来了,因此实际上肿瘤治疗也好,慢性病治疗也好,如何调动内在的那才是最重要,而且是个协调的。

  我们强调不管什么病,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只是治病是不行的,一定要兼顾人,兼顾周遭因素,不然的话,劳而无功。

  前面谈到的周女士也谈到这个问题,也就是控制肿瘤,要从心理治疗开始起,心理不仅仅是情绪心态,更多的是认知问题、价值观问题、态度问题、处事方法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小刘是搞新闻出版的,又是化疗,又是放疗,自认为很保险,没想到一次重感冒,白细胞跌到0,被判断为白血病,就是严重过度化放疗引起白血病。然后接下去有了太多的问题,白血病以后肛周感染,肛周感染以后菌血症,菌血症以后是肺部真菌感染,然后大面积白肺,这个时候他又想起我,我说你赶快停,不顾自身的情况,不顾内在抗癌力的情况下,你这治病绝对是有问题的。

  结果及时停了以后,现在很好,那么我们要探讨的是,我们不探讨其他问题,为什么会过度治疗?我们不讨论其他问题,实际上有价值观的有偏差,人们总认为新教主义思想影响下,我一定杀干净了。

  其实不见得癌症本身,生命是复杂体,癌细胞也是你生命体一部分,甚至于和自体细胞是孪生兄弟,你怎么处理它,怕它们在相互竞争,他们之间奉行的也是适者生存,如果你改变它的环境或者加强监控,它也会自然消亡。美国专家甚至认为不改变周遭小环境,转移性晚期肿瘤是治不愈的,我们前面讲的几个都完全因此改变周遭环境非常重要。

  从这个角度来看,系统思想整体思想综合考虑的问题也非常重要。那么特别强调再好的化疗药,再好的放疗手段都只是杀死个对数,还有沉下的一些癌细胞,漏网的癌细胞往往耐药株春风吹又生。因此只有适当的改造改变周遭环境,共同我说同花顺理论才能够综合解决。

  所以说像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在肿瘤思考当中,我站在中国人智慧和传统经验基础上,我得出了一个理论,得出了一个经验,一个要重视现代研究,现代对机理的研究,对细节的研究越来越精致,的确很好,但是同时首先还得需要系统思想的统述,还有一个需要传统智慧的引导,不然的话不行。

  癌从我们看来就是慢性病,需要提高对癌的正确认知,需要中西医结合,需要心、身、灵、间、质。需要长短期兼顾,需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调动自我内在的抗癌力,需要智慧,反对盲目,需要讲究综合,需要有传统智慧的加持,我相信对所有慢性病都有价值。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