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之王赴港上市 传音控股双线作战应对业绩寒冬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MT4下载

  2025年11月12日,传音控股一则公告引发资本市场关注:公司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上市的议案》等相关议案。

  这意味着,这家被誉为“非洲手机之王”的企业正式启动了赴港上市进程。

  在A股上市六年后,传音控股为何要寻求港股二次上市?其背后是公司正面临的严峻挑战——2025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净利润同比骤降44.97%。

  深陷业绩泥潭

  曾经在新兴市场叱咤风云的传音控股,如今正经历着上市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传音控股营收495.43亿元,同比减少3.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48亿元,同比骤降44.97%。这一颓势并非突然出现。从2024年第三季度起,传音控股已连续四个季度出现业绩下滑。

  2025年半年报更为惨淡——公司营收为290.77亿元,同比下滑15.86%;归母净利润为12.13亿元,同比骤降57.48%。其中,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跌69.87%,创下上市以来单季最大跌幅。

  曾经市值高达近2000亿元的传音控股,如今已大幅缩水。截至2025年11月12日收盘,传音控股股价为65.85元/股,总市值758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传音控股解释称:“受市场竞争以及供应链成本综合影响,营业收入及毛利额减少所致。”

  然而,在这简单解释的背后,却是传音控股在非洲市场主导地位正被动摇的严峻现实。

  非洲王座危机四伏

  传音控股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与其他国产手机厂商不同,传音的销售区域主要集中在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东和拉美等全球新兴市场国家。

  传音控股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深度本土化战略。针对非洲消费者的特殊需求,传音研制了黑人肤色摄像技术、夜间拍照捕捉技术和暗处人脸识别解锁功能等个性化应用技术。

  而围绕非洲国家局部地区经常停电、早晚温差大、使用者手部汗液多等问题,公司还针对性研制了低成本高压快充技术、超长待机、环境温度检测的电流控制技术和防汗液USB端口等。

  这些深度本土化举措,加上低廉的价格,让传音成为了“非洲之王”。IDC数据显示,2024年,传音控股智能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为8.6%,排名第四,在非洲、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智能机出货量位居第一。

  然而,传音的王座正面临激烈围攻。Canalys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在非洲的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52%降至47%,出货量萎缩至900万部,是前五阵营中唯一出现下滑的品牌。尽管二季度市占率回升至51%,但同期小米出货量增长32%,荣耀更是暴涨161%,势头逼人。

  小米此前率先出击,采取了“贴地战略”,主推子品牌Redmi的低价系列,主攻超低端市场,价格区间与传音重合,形成直接竞争;同时,小米还把国内的“米粉节”引入非洲。荣耀则聚焦高端化,其Magic系列产品抢占高端市场;同时,通过与非洲网络运营商MTN和Vodacom合作,推出手机与通话分钟的捆绑方案,提高了荣耀的销量和知名度。

  竞争加剧的同时,传音控股赖以为生的非洲市场毛利率出现下滑。2024年,非洲区域收入为227.19亿元,毛利率同比下降至28.59%。即便在“大本营”,传音控股的盈利能力也正被对手不断挤压。

  成本压力下的艰难转型

  除了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成本上涨也成为传音控股盈利能力下滑的重要推手。

  特别是存储芯片市场的变动,对传音控股造成了巨大压力。长江证券在研报中指出,受AI对存储需求爆发性增长以及存储原厂对供给端的把控的共同影响,存储价格自第二季度末至今持续上涨,对传音控股盈利能力有较大影响。

  目前看存储的供给端仍然紧缺,头部原厂仍以HBM(高带宽内存)为主,消费类存储价格或仍面临挑战。据摩根士丹利数据,在过去两周,2025年第四季度的服务器DRAM报价已飙升近70%,NAND合约价也上涨20-30%。其表示,历史表明,内存上行周期通常持续4-6个季度。下游的PC、手机和消费电子供应链将面临剧烈的成本压力和利润挤压,应保持警惕。

  存储芯片涨价,对依靠功能机和低端智能机占据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传音控股影响尤为严重。

  TrendForce集邦咨询表示,在智能手机领域,DRAM价格的强势上涨成为推高成本的核心因素。2025年第四季DRAM合约价格对比去年同期上扬逾75%,以存储器占整机BOM成本约10%~15%估算,2025年该项成本已被垫高8~10%。

  面对供应链涨价带来的影响,传音控股已经在布局中高端机型。在2024年业绩说明会上,传音控股曾表示,公司未来将持续推进手机业务稳健拓展,强化中高端产品突破。

  双线作战:AI转型与多元化突围

  面对主业增长乏力,传音控股正在加速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AI技术成为传音控股突围的重要方向。据传音控股财报,其持续投入研发AI-BestMoment技术、AIGC图像编辑和创作技术、Universal Tone升级版多肤色影像技术和AIRAW画质增强技术。

  在应用生态方面,传音针对新兴市场存在流量成本高、网络不稳定、带宽低、内存配置低等特点,自主研发了流量节省、弱网网络连接、无网通讯、内存融合等技术。

  2025年3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传音控股旗下TECNO品牌推出AI手机、笔记本与智能眼镜,试图构建“AI全生态”。此前,Phantom X2系列和折叠屏机型Phantom V Fold发布,也已显露其品牌升级的意图。

  多元化战略是传音控股的另一重要布局。传音控股在财报中表示,公司在新兴市场拓展家电、配件、移动互联网服务等新业务。据财报披露,公司积极实施多元化战略布局,在新兴市场开展了数码配件、家用电器等扩品类业务以及提供移动互联网产品及服务。2025年6月曾有消息称,传音控股已成立出行事业部,将进入两轮电动车市场。

  2024年财报披露,传音控股投资的私募基金NEWTRAILS CAPITAL,LP在2024年新增了两个投资标的,其中一个为电动两轮车行业公司。该基金的投资目的为产业协同,传音控股作为有限合伙人持有34.86%的出资比例。

  在手机业务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传音控股正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服务+家电、数码配件”的商业生态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赴港上市的深层逻辑

  对于为何选择此时赴港上市,传音控股在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同时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

  但这背后,可能反映了公司对资金的迫切需求。传音控股计划将上市募集的资金用于AI等前沿技术研发及产品迭代、拓展国际化营销和销售布局以及增强公司品牌知名度,加强扩品类业务和移动互联板块生态链的建设、营运资金及公司一般业务用途。

  传音控股是去年以来A股消费电子企业赴港上市潮的最新一例,此前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立讯精密华勤技术歌尔股份等均已官宣或正式启动赴港上市。多位业内人士表示,未来具备全球化产能布局、本地化运营、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优势的供应链企业,将更具市场竞争力。而赴港上市正是消费电子供应链企业深化全球化布局的重要抓手之一。

  在全球手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之时,传音控股选择赴港上市,既是为了积累更多资本以面对未来的行业变化,也是其全球化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但能否打赢AI与高端化这场硬仗,仍需市场检验。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