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商业周刊
2025年,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智能正从实验室演示迈向产业化落地,成为AI驱动的“新物种”。
在近日举办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今年中国机器人行业发展火热,预计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100%。此前他透露,宇树科技的年度营收已超10亿元。
尽管在AI浪潮的推动下,许多领域技术进步显著,但王兴兴表示,“在具身智能的大模型层面,技术进步的速度比我原先预想的还是略慢一点。”不过,王兴兴对行业整体发展仍持乐观态度。他认为,目前行业状态类似于ChatGPT发布前的1-3年,“大家已经发现了方向,但真正做出来的临界点还没到来。”王兴兴还给出了更加具体的判断——如果在陌生的生活场景中,机器人可以根据语音或文字指令完成约80%的任务,基本上就达到了“ChatGPT时刻”。
作为机器人赛道的明星企业,宇树科技凭借四足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实现出货量全球第一。其明星产品Unitree Go1四足机器人累计出货超5万台,占据消费级市场60%以上份额;首款人形机器人H1仅用半年多时间完成研发,并于2023年量产。在今年8月举行的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H1斩获1500米、400米和4×100米三项冠军,金牌数与总奖牌数均位列第一。
此前王兴兴透露,宇树科技近期已更新算法,使机器人稳定性大幅提升,“理论上目前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武术动作”。10月20日,该公司正式发布身高1.8米的H2仿生机器人,配备31个关节,灵活性和动作精准度进一步提升。
展望未来,王兴兴表示,“智能机器人将会遵循类似过去计算机的发展规律,将在文娱和实用两个领域齐头并进,人形机器人在体育赛事、商业服务、工厂落地等领域将会越来越多地渗入到大家的生活中。”
在工业制造领域,汽车行业已成为人形机器人应用的试验田。2024年,梅赛德斯-奔驰与美国人形机器人公司Apptronik达成合作,试点将身高1.7米、重140多斤的双足机器人Apollo用于汽车生产线。今年3月,Apptronik宣布完成4.03亿美元A轮融资,其中梅赛德斯-奔驰以数千万欧元注资,旨在加速其全球生产网络转型。
“在梅赛德斯-奔驰,我们始终专注于突破汽车创新的界限——这不仅体现在我们设计的汽车上,也体现在我们制造汽车的方式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生产、质量与供应链管理负责人Jörg Burzer表示,“我们与Apptronik的合作让我们亲身见证了人形机器人技术和 AI 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速度,以及这些技术为现代制造业带来的变革潜力。”
梅赛德斯-奔驰的举措并非个例。数据显示,特斯拉、宝马、比亚迪、蔚来、广汽、小鹏、小米等20余家中外车企均已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或公布研发进展。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车企布局人形机器人,一方面是因为自动驾驶和人形机器人的技术有相似性,核心零部件可复用;另一方面是为寻找新增长点,同时解决工厂自动化中的劳动力短缺问题。不过,目前多数项目仍处于试点阶段,如何平衡成本、技术与市场需求,仍是行业面临的关键课题。
撰文/陈佳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