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泉投资|4000点:这次和以往有何不同?重点关注两类机会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4000点:这次和以往有何不同?

  来源:淡水泉投资

  重要提示:本材料不构成淡水泉任何形式的要约、承诺或其他法律文件,亦非任何投资、法律或财务等方面的专业建议。过往业绩不预示未来表现。投资须谨慎。

  近期,上证指数时隔多年重返4000点关口,但与前两次突破4000点后,市场快速上涨的行情不同,本次行情走势显得尤为“冷静”。

  有的观点认为基于历史行情来看,市场走势相对克制,需要多一分谨慎;也有人打趣说,4000点以上,就别听老股民的了,因为他们几乎没有4000点以上的赚钱经验。

  单纯对比历史点位往往难以准确评估当前市场,若能结合估值水平与行情特征进行综合判断,将更有助于清晰地把握市场所处的阶段。

  本轮4000点的含金量提升

  尽管指数点位相同,但当前的估值已大不相同。由于历次上证4000点所处的经济周期位置不同,对企业盈利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采用更为稳定的PB(市净率)指标进行对比。全部A股在对应时点的PB分位数呈现显著差异:2007年上证首次突破4000点时估值分位数高达92%,2015年约为72%,而当前则回落至35%。经过十多年的盈利积累,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质量的提升,使得A股在相同指数点位上具备了更高的性价比。

  从股债性价比来看,股权风险溢价(ERP)是衡量股票资产相对无风险资产(如国债)风险补偿的指标,数值越高代表股票资产吸引力越强。截至10月底,沪深300指数ERP为5.03%,处于过去5年约45%的分位水平;而2015年指数处于相似点位时,ERP仅为2.69%。这一差距表明,即便市场经历上涨,当前股票资产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合理区间,并未出现明显泡沫。

  本轮4000点并非全面牛市

  此外,与2014-2015年的普涨型牛市相反,本次行情的核心特征是显著的结构性分化,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会有“指数回来了,钱没回来”的投资感受。

  01

  大类风格表现不均

  市场的赚钱效应集中于科技与先进制造等少数方向,而消费、金融地产、周期等其他板块涨幅相对有限,表现较为平稳。

  02

  个股收益更加集中

  在2014-2015年行情中,当上证指数首次触及4000点时,近六成个股涨幅超 80%,而当指数冲高至5178点时则有近九成个股实现翻倍;而在本轮行情中(2024/9/23-2025/10/29),涨幅超过80%的个股占比不足四成,翻倍股比例仅约29%。

  03

  行业估值分化

  2014年多数行业估值处于过去五年的高位区间;而截至2025年10月29日,除部分热门行业和因盈利回落导致估值被动上升的行业外,大部分行业估值仍处于25%至75%的中等分位区间,甚至仍有部分板块处于相对便宜(25%分位以下)的水平。

  因此,上证指数重返4000点更多是由结构性机会驱动,这恰恰说明市场中仍存在不少被低估的资产。在市场风险偏好维持的背景下,这类前期处于市场盲点的资产, 反而可能因为基本面存在预期差,成为当前指数点位下具备一定安全边际的投资选择。

  淡化指数点位,聚焦结构机会

  鉴于市场结构性分化的特征,与其纠结于4000点的高与低,不如挖掘市场结构性分化中蕴含的投资价值。在岁末年初这一承前启后的关键窗口,有两个因素尤为值得关注。

  01

  由流动性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企业盈利改善正从预期走向现实,为自下而上的选股策略创造更有利环境。上市公司三季报显示,整体营收增速已由负转正,利润企稳回升,ROE(非金融)连续四个季度保持稳定,进一步印证盈利修复具备可持续性。同时,微观结构性亮点更加多元,科技板块维持较高业绩增速,并带动相关能源领域出现景气改善;内外需方面,“反内卷” 政策的正向效果持续释放、非美出口企业受益于制造业与产业周期的触底回升,迎来新的增长支撑。

  02

  岁末年初的市场规律

  11-12月是布局次年方向的重要窗口历史数据显示,在此期间,市场表现通常与次年业绩增速呈现正相关,反映出投资者基于基本面线索对次年产业趋势进行前瞻性布局的特征。此外,年底的机构调仓、业绩预期兑现等因素也可能带来市场波动,其中不乏会出现被错杀的机会,这为逐步建仓、逢低布局优质资产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时机。

  注:2014-2015 年、2018 年、2020-2021 年可能因市场流动性、贸易摩擦、疫情等非基本面因素导致相关系数不明显。来源:万得,淡水泉投资,截至2025年10月31日。

  在此背景下,当下两类机会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已展现出结构性增长潜力、具备成长确定性的企业,二是交易尚不拥挤,但基本面可能出现反转或边际改善的资产。

  上证指数重返4000点,并非历史的简单重复,估值变化的背后是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驱动下的价值重估。投资的关注点需要从市场点位转向资产的长期价值,在变化中发现并把握那些真正值得持有的优质资产,才是应对未来市场更为踏实的选择。

  (本文不构成淡水泉关于任何证券或投资工具的投资意见或建议,

  市场有风险,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