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刊财经
在AI光模块热潮仍炽之际,中际旭创为何选择“南下”赴港?是全球化布局的延伸,还是高估值周期下的防御?减持、亮眼的季报、筹备H股上市——这一连串事件背后,是巧合还是规划?
11月10日,就在AI与光通信板块的热浪尚未散去之时,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300308.SZ,简称“中际旭创”)发布了一则意味深长的公告:公司董事会已授权管理层启动H股上市的相关筹备工作。
图片来源于:中际旭创公告
短短三个月前,这家光通信龙头的高管与控股股东才相继披露减持计划;而同期公布的三季报,则展现出业绩大幅增长的亮丽图景。这家被誉为“光模块龙头”的公司,在过去两三年里,乘着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风,股价一路高歌。在AI光模块热潮仍炽之际,中际旭创为何选择“南下”赴港?是全球化布局的延伸,还是高估值周期下的防御?减持、亮眼的季报、筹备H股上市——这一连串事件背后,是巧合还是规划?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iFind
业绩的高增长与隐忧并存
光,是数据的血脉。中际旭创所擅长的,是把这道光变成算力的动脉。公司主营高速光模块,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其核心产品包括400G、800G光模块,以及正在研发的1.6T产品线。
在AI浪潮的推助下,数据中心的需求膨胀,光模块厂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据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显示,中际旭创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0.05亿元,同比增长44.43%;归母净利润71.32亿元,同比增长90.05%;扣非净利润70.84亿元,同比增长90.54%。公司的现金流也颇为充沛——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54.55亿元,同比增长314.54%。
数据来源于:中际旭创2025三季报
中际旭创的三季报无疑耀眼,但在数据的光亮之外,几处细节透露出另一层信号。
存货激增,截至三季度末,公司存货112.16亿元,同比增长52.64%。报告解释为“高端光模块在手订单增加,为备产备料所致”。然而,在技术更新极快的行业中,存货增加意味着更高的价格风险。一旦AI数据中心建设放缓或技术代际切换,库存或将成为利润的潜在侵蚀点。
财务费用飙升,前三季度财务费用为4344万元,同比增长496%。主要因汇兑损失增加及长期负债利息上升。对于一家现金充裕的企业,这一变化值得关注——是汇率波动影响,还是外币融资布局的前奏?
资本开支扩张,在建工程余额9.80亿元,同比飙升1765.65%,显示公司在扩产方面动作明显。这意味着高强度的资金投入需求,而这正与H股上市“增强境外融资能力”的表述形成呼应。
换句话说,业绩的强劲增长背后,潜藏着产能扩张、资金消耗与估值压力的多重交织。
控股股东和高管的接连减持
8月1日,公司披露高管减持公告。董事、常务副总裁王晓东计划在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71.9万股,占总股本的0.06%,理由是个人资金需求。公告强调,这不会影响公司治理结构,也不会改变控制权。值得注意的是,王晓东是公司实际控制人王伟修的一致行动人,换言之,减持并非孤立事件。
图片来源于:中际旭创公告
在高增长与高估值并行的阶段,高管减持往往被视为“理性套现”。这未必意味着公司基本面恶化,但对于一名深谙资本节奏的高管而言,选择在业绩高峰、市场热度未退时离场,至少说明他对当前股价的信心有限。
一个多月后,9月26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控股股东山东中际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计划在三个月内以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550万股,占总股本的0.49%。这家公司的控制人也是王伟修,公告理由依然是熟悉的自身资金需求。
图片来源:中际旭创公告
如果说8月的减持是个人流动性安排,那么9月的控股股东减持,已是资金层面的信号。对于一家净利润同比翻倍、经营现金流暴增的公司而言,控股股东为何仍需“资金”?这是否暗示着另一种资金压力——或为扩产投资、或为潜在海外上市筹备、抑或仅仅是对高位估值的再平衡?市场无从得知,但资本的语言,会比公告更直接。
图中人物系 王伟修,图片来源:百度
十一月的南下,H股筹备与资本镜像
11月10日,中际旭创公告拟启动H股上市筹备工作。公告写得极为谨慎:“为持续推进公司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化布局,增强境外融资能力,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这是一份标准的上市说明文案。但从资本逻辑角度看,这个时间点颇不寻常。
首先是时机的反常性。当前港股科技板块整体估值低迷,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中际旭创选择在此时“南下”,无论从融资效率还是估值角度,都难言“理想窗口”。这更像是一种“提前布局”或“防御性”行为,而非主动扩张。
其二是动机的模糊性。在公告中,公司并未披露具体融资规模或用途,仅称“授权管理层启动筹备工作”。若结合此前控股股东与高管的减持行为,不免让市场联想到另一种可能——在高位完成部分套现后,以境外上市名义打开新的融资通道。
再者是结构的复杂性。截至三季度末,公司控股股东中际控股持股11.42%,质押460万股;实际控制人王伟修持股6.28%,质押135万股。高比例质押虽非异常,但与境外融资计划叠加时,往往被解读为资本结构上的“防御性动作”。另外可以看到,三季度前十大股东中,有1个增持,3个不变,6个减持。(控股股东的减持从四季度开始)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iFind
从这一系列动作看,H股筹备或许不仅是“全球化”的故事,更是某种估值管理与资金补给的操作。
中际旭创目前的A股市值长期维持在高位,通信行业(申万行业分类一级)中,中际旭创的市值高居第三,仅次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但市盈率63.67远高于前两家公司,也显著高于行业中位值56.36,而分析师预测其明年的市盈率会下降约一半至32.03。
图片来源于:同花顺iFind
光模块产业的繁荣,源自AI算力爆发的基础设施需求。800G高速光模块成为2025年的主旋律,中际旭创作为少数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厂商,占据了市场先机。不过光模块板块已开始出现高估值与利润分化现象。
英伟达新一代GPU产品节奏变化及AI服务器采购周期调整,下游厂商补库存节奏趋缓;国内外厂商也多在加码,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价格压力隐现。中际旭创的增长势头能否维持,是未来半年最关键的不确定性。高增长期的企业,若无法同步构筑技术护城河与品牌粘性,极易陷入“成长高原”。
资本市场喜欢故事,但故事的结尾往往冷静。中际旭创的故事从光通信讲到AI算力,从成长股讲到科技蓝筹,然而资本的故事从不无尽延伸。在业绩高速增长的表象下,公司估值已透支了相当部分未来预期。管理层的套现行为虽符合法规,但在时机与节奏上,难免被市场解读为“高位兑现”。此时再宣布赴港上市,或许正是中际旭创试图在估值与资本层面上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尝试,但市场也会怀疑:是布局未来,还是为估值寻找出口?
未来的中际旭创,依然有望凭技术实力在全球光模块产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对于投资者而言,更需警惕的不是短期利润的波动,而是当增长神话遇到资本现实时,信心是否还能支撑估值的高度。正如光的本质——它照亮前方的同时,也在脚下留下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