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杨希,实习生薛霁
2025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北京市分局举行2025年第四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前三季度北京市金融运行情况,并介绍多项优化金融服务的新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货币政策处处长周丹、调查统计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刘前进、外汇管理二处副处长朱睿出席发布会并作介绍。
金融总量稳增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刘前进介绍,前三季度北京地区金融总量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北京市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2.02万亿元,同比增长7.6%;前三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4896.0亿元,同比多增1789.0亿元。
信贷投放结构呈现积极变化。8月末,北京金融“五篇大文章”贷款余额达6.8万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养老贷款增速达65.7%,科技、绿色、普惠、数字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8.8%、22.5%、13.3%、10.7%。9月末,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2.52%,同比下降35个基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持低位。
“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北京地区货币信贷运行平稳,各项贷款增长较快,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低位运行,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刘前进表示。
推出“贷款明白纸” 提升融资透明度
周丹介绍了北京市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情况。2024年9月起,人民银行在山西、江西、山东、湖南、四川等地试点开展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工作,目前试点范围已逐步扩大至全国。
据介绍,北京于8月组织辖内37家主要中资银行启动试点,首批试点服务对象为北京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
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的主要内容是,银行会同企业填写《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清单》,即通常说的“贷款明白纸”,逐项填写企业获得贷款所需承担的利息和非利息成本,按统一方法折算成年化率,清晰、真实、全面展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
据介绍,试点首月,北京地区已完成400笔、18.5亿元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明示工作,惠及3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提高融资成本透明度,有效保障了企业知情权和选择权。
深化跨境投融资改革 提升外汇服务质效
2025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发布了《关于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汇发〔2025〕43号),出台深化跨境投融资和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等三个方面9项举措。上述9项举措中,北京已于前期先行先试“取消FDI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和“科汇通”两项试点政策。
本次会议上,朱睿进一步介绍,本次改革将为北京地区新增7项新举措,助力吸引和利用外资,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在深化跨境投资便利化改革、吸引外资来华兴业展业方面,再添两项新政策。一是取消外商直接投资前期费用基本信息登记。二是允许外商直接投资项下外汇利润境内再投资。
深化跨境融资外汇管理改革方面,进一步“提额度”“减材料”。本次新规进一步将有关部门依托“创新积分制”遴选的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借用外债额度提高至等值2000万美元。同时,简化登记管理要求,对于参与跨境融资便利化业务的企业,在签约登记环节不再要求提供上一年度或最近一期经审计的财务报告。
优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政策方面,进一步缩减“负面清单”,提升银行展业自主性。一是适应国内房地产市场新形势新要求,取消资本项目收入不得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性质房产的限制,使用限制负面清单由四项缩减为三项。二是优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三是便利境外个人境内购房结汇支付,境外个人在京购房可实行“先结后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