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芯微港股IPO:招股书历史融资信息与官网展示大相径庭 直销收入仰赖单一客户扭亏靠“财技”

小小MT4 来源:新浪证券 °C 栏目:MT4下载

  出品:新浪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君

  9月29日,武汉聚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聚芯微”或“公司”)正式向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海通国际、中信证券担任独家保荐人。

  聚芯微计划将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领域的关键技术研发;扩大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在全球推广产品;战略性投资及/或收购;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2024年,聚芯微巧用“财技”,在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通过确认递延税项资产4074.7万元,并全部用于抵减当期所得税开支,使得净利润(即期内溢利)从除税前溢利-2328万元增加至973.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2025年上半年,聚芯微迅速陷入“增收不增利”局面,收入虽同比增长53.64%,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37.60%。

  同时,聚芯微对主要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风险,特别是2022年、2023年,客户E贡献的收入一度占公司直销收入的99.73%、97.13%。

  招股书历史融资信息与官网展示信息“打架”

  聚芯微是行业领先的智能感知、机器视觉及影像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高性能数模混合信号IC与优化算法的深度融合,赋能智能设备实现精准感知、卓越影像与智能化升级。

  自成立以来,聚芯微已完成10轮融资,共募集资金超过11亿元,投资者包括哈勃投资、湖杉资本、中网投、长江创新投资、华业天成资本等知名私募股权机构,及小米、OPPO、字节跳动等知名企业。截至2025年6月的D+轮融资,公司投后估值约53.1亿元。

聚芯微官网 聚芯微招股书

  令人疑惑的是,聚芯微招股书披露的历史融资信息与官网展示信息大相径庭。公司官网显示,2018年累计获得A轮融资9000万元,但招股书中的A轮融资(2018年2月)仅募集了800万元。

  即便加上此前的种子轮、天使轮及Pre-A轮融资,融资总额也只有2140万元。截至2019年4月的A+轮融资,聚芯微累计募集资金6640万元,较官网披露的9000万元仍有较大差距。

  聚芯微招股书相关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为何与官网展示信息存在差异?

  就在聚芯微递表前一周,多名股东完成减持,共套现约1.4亿元。9月22日,麒厚西海向麒厚接续、众松聚力、聚源芯创合计转让公司1.77%股份,套现6854.78万元;智通聚芯向聚源芯创转让公司0.61%股份,套现3215.53万元;和利国信向南京智芯聚转让公司0.94%股份,套现4000万元。

  截至9月21日,聚芯微创始人、执行董事、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刘德珩直接及间接通过员工持股平台聚芯微企业、致汇聚芯、致科聚芯、致拓聚芯及武汉致芯持有41.94%股份,系公司控股股东。

聚芯微招股书

  聚芯微董事会由九名董事组成,包括四名执行董事、两名非执行董事及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联合创始人詹万幸为执行董事、总经理、营运总监兼董事会秘书,负责集团的整体营运管理;联合创始人孔繁晓为副总经理、执行董事兼营销总监,负责集团的整体营销及产品组合管理。

  报告期内,聚芯微董事薪酬(包括薪金、绩效相关花红、津贴、实物福利、退休金计划供款及以权益结算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下同)分别为491.4万元、405万元、515.4万元及99.8万元。其中,董事会主席刘德珩的薪酬一骑绝尘,各期分别为377.4万元、174.5万元、391.5万元及33.6万元。

聚芯微招股书

  五名最高薪酬雇员的薪酬分别为3407.6万元、1919.5万元、1186.1万元及413.8万元,远超同期董事薪酬;其中,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3046万元、1622.2万元、806.3万元及180万元。算下来,前述雇员人均年薪(含股份支付)高达681.52万元、383.9万元、237.22万元及82.76万元。

  扭亏靠“财技” 单一客户曾贡献近全部直销收入

  经营业绩层面,2022-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城“报告期”),聚芯微的收入分别为1.27亿元、2.42亿元、6.67亿元及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28.7%;经调整净利润分别为-4699.3万元、-2545.6万元、7107.2万元及3330.9万元,于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2025年上半年,聚芯微陷入“增收不增利”局面,收入虽同比增长53.64%,但经调整净利润同比下降37.60%,这与公司2024年的“财技”有关。

  2024年,聚芯微除税前溢利为-3094.3万元,本来仍处于亏损状态,但通过确认递延税项资产4074.7万元,并全部用于抵减当期所得税开支,使得净利润(即期内溢利)扭亏为盈,增加至973.4万元。

  而2025年上半年,聚芯微除税前溢利为2192.5万元,不适用前述抵税政策,扣除所得税开支后,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2.39%,远低于同期收入增速。同时,以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变动亏损分别同比减少79.92%、52.26%。前述因素叠加,导致公司出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减少的情形。

聚芯微招股书

  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聚芯微的盈利能力正面临严峻挑战。报告期内,公司的毛利率分别为27.6%、23.6%、23.4%及23.3%(YOY-1%),呈持续下滑趋势。

  聚芯微大部分的收入来自智能感知产品,其主要涵盖光学感知、智能音频及振动感知。报告期内,公司来自智能感知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24亿元、2.37亿元、5.74亿元及3.15亿元,分别占相关期间总收入的97.3%、97.7%、86.0%、90.0%及78.7%。

  不过,智能感知产品的收入虽快速增长,但毛利率持续下滑。报告期内,该产品的毛利率分别为25.8%、24.3%、23%及22.8%(YOY-1.8%)。

  机器视觉产品的毛利率波动最为剧烈,各报告期分别为22.2%、-115.2%、12%及12.3%,其中2025年上半年同比下降约20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断档式下滑。

  影像技术产品的毛利率保持稳定增长态势,且显著高于其他主要产品,但该产品的收入占比仍然较低。2025年上半年,其收入为3128.9万元,虽同比大幅增长124.49%,但仅占总收入的7.8%,对公司整体毛利贡献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聚芯微的客户集中度畸高,曾一度逼近100%,对主要客户存在重大依赖风险。

  报告期内,聚芯微五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9.7%、90.5%、78.3%及81.7%,而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54.3%、25.0%、26.4%及28.6%。

  据招股书披露,聚芯微五大客户之一的客户E是一家从事制造及销售智能手机及电子设备的私人公司。按照公司关于分销及直销客户的划分依据,客户E应为公司的直销客户。

  报告期内,客户E贡献的收入分别为329.7万元、5903.3万元、1.19亿元及4935.8万元,分别占公司总收入的2.6%、24.4%、17.9%及12.3%,分别占公司直销收入的99.73%、97.13%、59.53%及34.39%。特别是2022及2023年,公司几乎全部直销收入都来自该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