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外滩年会于10月23-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出席并参加外滩圆桌“多层次养老保障中的政府、市场与社会协同”。
周小川从专业的角度阐释了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的内涵。他指出,中国的第一支柱与OECD和世界银行所定义的第一支柱在概念上并不完全一致。我们的第一支柱并非简单的普惠性、兜底性支出。在待遇计发公式中,很大程度与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挂钩,并设有上下限。前不久,领取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刚从15年延长至20年。这表明,我们的第一支柱包含了很强的精算和贡献关联成分,其性质并非纯粹的第一支柱。当然,中国自行定义三支柱体系并无不可,但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若口径不一,就容易产生概念混淆和误解。
此外,周小川进一步表示,许多养老保障的讨论往往忽略了企业的利益和感受。企业要追求效率和竞争力,如果在社会保障供款方面负担过重,必然削弱其竞争力。因此,企业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主管部门反映,最终可能导致社保缴费率的下调——这种现实原因不可否认是存在的。当然,也有人指出,未来的出路之一在于显著延长退休年龄。但企业对此也有顾虑:高龄员工的劳动生产率可能不同,病假也可能更多,企业可能会不情愿,甚至设法规避。因此,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反应。
对于人工智能对养老保险体系的影响,周小川分析称,从目前的讨论来看,AI很可能显著加大而非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然而,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渠道和机制,将AI带来的新增效率和GDP增量分配给养老金体系。这也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并且与企业考量密切相关。希望研究养老金的各界人士和政策制定者,能对企业的感受和诉求给予更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