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理解:十五五规划、向新向未来

小小MT4 来源:市场资讯 °C 栏目:MT4下载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方正证券

  核心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会对未来五年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五年规划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工具,更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关键特色之一。

  “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上看,内需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创新驱动方面,创新投入持续增加、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健全、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也显著增强。

  “十五五”规划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定位,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环境做出了判断。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发展、科技、改革、社会文明、人民生活、美丽中国以及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全会还提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会高度重视科技,公报中共10次提及。

  “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一方面,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的功能,通过增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够为“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另一方面,“十五五”规划所明确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为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十五五”规划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将催生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机会,不仅将带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还能驱动市场深化基础制度改革,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历史经验不代表未来。

  报告正文

  1,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会对未来五年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五年规划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工具,更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关键特色之一。

  五年规划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宏观战略层面,每个五年规划都会基于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国际环境等的深刻分析,对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战略指引、明确总体方向,并将国家愿景转换为可量化的经济指标和社会目标,确保各领域发展与国家战略保持一致。在资源配置层面,五年规划能够通过提前布局重大项目、产业链关键环节等方式突破市场短期行为约束,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领域聚集,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回顾五年规划的历史能够描绘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致脉络,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至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奠基阶段,从“一五”计划到“五五”计划,推动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个阶段是富民阶段,从“六五”计划、“七五”计划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到“八五”计划、“九五”计划推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再到“十三五”规划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三个阶段是强国阶段,“十四五”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拉开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2,“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瞩目成就

  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中,经济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人均预期寿命,粮食、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8项指标进展超过预期;规划确定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地,部署的102项重大工程顺利推进。全会指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方面,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4年我国GDP总值135万亿,“十四五”期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110万亿、120万亿、130万亿,2021年至2024年经济平均增速在5.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截止前三季度,2025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100万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可以达到140万亿左右。结构上看,内需增长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2021年至2024年期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是86.4%,其中最终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56.2%、比“十三五”期间提高8.6个百分点,投资积累的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30.2%。

  创新驱动方面,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一是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了48%;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世界第一。二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十四五”时期,我国在量子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5年世界第一,2024年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第10位。三是创新“势能”向经济“动能”持续转化,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2024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0万家,较2020年增加83%,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增长42%,“三新”经济增加值超过24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18%。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一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不断完善。202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证监会会同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60余项配套规则,“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为资本市场行稳致远夯实基石。二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十四五”期间,科创板、北交所相继开板并快速扩容,新三板改革持续深化,2025年8月,A股市场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三是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不断健全。“十四五”期间,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明显增强,近五年,交易所市场股债融资合计达到57.5万亿元,直接融资比重较“十三五”末提升2.8个百分点,达到31.6%。投资端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主动回报投资者的意识也有所提高,分红回购金额比“十三五”增长超过8成。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2025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四是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显著增强。当前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已明显高于金融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上市公司整体的科创能力也不断增强,2024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达到1.84万亿元,占全部企业研发投入的比重超过六成。

  3,“十五五”规划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

  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的定位,对“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环境做出了判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全会提出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发展、科技、改革、社会文明、人民生活、美丽中国以及国家安全七个方面,具体是: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新的重大进展,国家安全屏障更加巩固。在此基础上再奋斗五年,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会对“十五五”时期多个领域的工作方向都做出了部署。具体来看,1)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要坚持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3)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4)要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完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6)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7)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发挥重点区域增长极作用,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8)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9)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10)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11)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按照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4,“十五五”时期中国资本市场将大有作为

  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上具有独特重要的功能,能够为“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十五五”规划所明确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战略重点,也为资本市场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机遇。

  一方面,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能够为实现“十五五”目标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资本市场是链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重要枢纽,资本市场不仅能够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功能引导资源流向优质企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同时也是支持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通过增加资本市场的包容性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发现功能,引导资源向科技创新能力强、未来增长潜力大的优质企业倾斜或引导更多长期资金、耐心资本流向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助力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能够为“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支撑。

  另一方面,“十五五”规划所明确的主要发展目标,也为资本市场扩容提质和健康发展注入了长期动能。“十五五”规划为资本市场提供了清晰的投资方向,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等规划目标达成的过程中,也将催生大量新的投资需求和资产配置机会。这不仅可以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优质的上市资源与投资标的、带动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提升,还能驱动市场深化基础制度改革、以更好地适配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新需求,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本文来自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5年10月23日发布的报告《十五五规划、向新向未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学习理解》。

  分析师:许茹纯,S1220525030003

  分析师:燕 翔,S1220525030001

  分析师:杨文吉,S12205250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