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证券之星
2025年以来,华金资本(000532.SZ)的经营版图上阴影渐浓。这家以投资与资产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上市公司,正遭遇多重负面因素的集中冲击,持股7.92%的重要股东力合科创集团年内再度抛出大额减持计划,拟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3%的股份,延续了近年来持续减持的态势。
证券之星注意到,华金资本近几年业绩表现屡现波动,2023年净利润大幅下滑,2024年虽看似反弹却暗藏隐忧,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盈利稳定性备受质疑。
此外,年内高管团队也出现动荡,非独立董事与副总裁先后提前离任,打破了管理层的稳定格局。叠加股价持续低迷、子公司合规问题频发、参股公司业绩承压等多重利空,华金资本正站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十字路口。
01.股东持续减持,年内股价表现低迷
股东减持向来被视为资本市场的重要风向标,而华金资本的重要股东力合科创集团一年多时间内以来陆续开始减持。10月16日,华金资本发布公告称,力合科创计划自11月7日起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不超过1034.1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3%,减持原因表示为“股东经营发展需要”。
回溯历史,力合科创对于华金资本的减持早已拉开序幕。数据显示,其最初持股数量达5234.08万股,占总股本的15.18%,而截至2025年10月,持股比例已降至7.92%,累计减持股票数量达3028万股。
证券之星注意到,仅2024年,力合科创就实施了两波减持:2024年11月7日至12月16日,减持367.17万股,套现5654.07万元;同年12月17日至26日,再次减持61.6万股,套现965.91万元,两波减持后持股比例从15.18%逐步降至7.92%。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力合科创曾披露过一份与2025年规模相同的减持计划,截至2025年2月4日计划届满时,仅完成428.77万股的减持,约占计划减持数量的41.46%,此次再度推出减持计划,意味着其退出意愿并未减弱。
股东的持续减持直接传导至二级市场,华金资本的股价表现堪称低迷。在2025年2月短暂冲高至20元/股上方后,公司股价开启了长达8个月的持续调整,与同期A股结构性牛市、沪指创10年新高的走势形成鲜明反差。
截至10月23日收盘,华金资本收盘价为14.35元/股,较2月高点跌幅达超20%。减持公告发布后的市场反应更为直接,10月16日公告披露当日,公司股价下跌2.28%,成交金额达9073.82万元;10月17日股价进一步下跌3.90%,反映出市场对减持计划的负面预期。
02.业绩波动暗藏隐忧,高管动荡加剧经营不确定性
如果说股东减持与股价低迷是华金资本面临的外部压力,那么业绩的频繁波动和高管团队的不稳定则暴露了公司内部经营的深层问题。2023-2025年间,华金资本的业绩表现犹如坐过山车,盈利稳定性和质量均显不足,而管理层的变动则让公司的经营方向更添变数。
业绩波动方面,数据呈现出明显的震荡特征。2023年,公司净利润遭遇重创,全年净利润仅为7400万元,较2022年的1.43亿元同比大幅下滑48.41%,营收也同比下降38.53%至4.01亿元,结束了此前的增长态势。
2024年,公司业绩虽迎来反弹,全年营业收入达4.86亿元,同比增长21.18%,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增长111.53%,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增长128.39%。但净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主要源于非经常性损益等非主营业务贡献。
进入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上年同期的1.09亿元锐减至0.37亿元,降幅高达65.97%,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也达64.0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从7.73%降至2.46%,盈利能力大幅下滑。
尽管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18.8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1.00%,但相较于2021年1.93亿元的净利润峰值仍有较大差距,且增速放缓迹象明显,业绩波动趋势明显。此外,公司营收规模长期徘徊在4亿至6亿元区间,2022年6.52亿元的营收似乎成为难以突破的天花板,增长动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与业绩波动相伴的是高管团队的变动。5月25日,华金资本董事会收到非独立董事裴书华的书面辞职报告,因工作变动原因,其申请辞去非独立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及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委员职务,辞任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裴书华原定任期至2027年6月28日,提前两年离任。
短短三个月后,高管变动再次发生。8月29日,公司副总裁胡正然因控股股东另有任用,申请辞去副总裁职务,同样提前终止了至2027年6月的任期,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尽管公司公告强调已完成工作交接,不会影响日常经营,但短期内两位核心管理层成员先后离职,无疑引发市场对公司内部管理及战略执行连续性的担忧。
华金资本当下正经历多重负面因素的交织,股东的持续减持不断消耗市场信心,股价的长期低迷惹投资者诟病;业绩的剧烈波动暴露了盈利模式的脆弱性,高管团队的动荡则让公司战略执行的连续性面临挑战,华金资本能否突破业绩天花板,化解股东减持与高管离职带来的负面影响,重新赢得市场信任,仍有待时间的检验。(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