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策制定者评估美联储在9月进行今年首次降息后降低美国借贷成本的利弊,一个新的问题开始变得紧迫——美联储最初设定的基准利率指标在当前是否依然恰当。
各大央行通过设定利率水平来调控经济,以鼓励或抑制企业投资新项目、消费者购买房屋和汽车等活动。数十年来,美联储一直通过调整银行间在所谓联邦基金市场上为满足日常需求而相互拆借的利率来引导经济。从历史上看,对联邦基金利率的调整会影响流入经济的信贷规模,从而防止经济过热或过冷。
而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美联储是否将其基准利率与一个足够重要、能够反映金融体系内部真实状况的市场挂钩。自美联储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以及疫情期间为刺激停滞的经济而大规模购买债券以来,有影响力的市场观察人士已经指出了联邦基金利率的局限性。
对此,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在9月提出,应替换当前利率指标,转而采用一种更能反映隔夜资金市场压力、并对流动性具有更强引导作用的利率。
什么是联邦基金利率?
数十年来,联邦基金利率指的是银行间进行隔夜拆借的利率。它长期影响着从信用卡、汽车贷款利率到商业借贷等一切信贷的成本。从20世纪80年代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美联储一直设定一个精确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此后才改为设定一个0.25个百分点的浮动区间。
然而近年来,该利率更多地成为美联储对经济看法的信号,而非银行间倾向于相互拆借的利率。
联邦基金利率在货币政策中扮演何种角色?
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作为传达其经济前景看法的主要工具。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联储一直依赖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其主要基准利率,以管理流向经济的信贷。当就业增长和通胀放缓时,美联储会调低目标区间以刺激经济;当经济过热推高通胀时,则会调高目标区间以收紧经济环境。
尽管该利率已不再被银行间积极用于相互拆借,但它仍是体现美联储政策意图的核心信号。其他银行间利率以及交易大多数政府证券的国债二级市场都会据此相应调整,从而帮助决定整个经济的借贷成本。
为何当下出现更换基准利率的呼声?
2008年金融危机与疫情期间,美联储大规模购债导致美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银行因此大幅退出联邦基金市场,转而将资金直接存入美联储。
这一变化使得联邦基金利率对隔夜借贷成本的影响力下降,且对流动性状况变化的反应也更为迟缓。过去几年间,除美联储利率决策周期外,该利率在区间内几乎没有波动。市场参与者担忧,联邦基金利率已无法有效预警金融体系内部累积的大规模融资压力。
存在哪些替代方案?
洛根提出了两个潜在替代指标(均由纽约联储监管):一是主要用于银行间交易的“有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二是“三方一般抵押利率(TGCR)”。她认为,后者优势更显著,其对应的无风险交易市场日交易量超1万亿美元,市场韧性更强。相比之下,当前联邦基金市场的日均交易量不足1000亿美元。
华尔街其他策略师则更倾向于将SOFR作为隔夜市场更广泛的基准。但批评者指出,SOFR同时受国债市场供需关系影响(例如对冲基金为杠杆交易融资的需求),而这些因素超出了美联储的管控范围。
美联储将如何变更基准利率?
洛根主张,应在市场稳定期启动基准利率更换流程。她表示,若在市场承压期进行调整,美联储与市场参与者将面临更大的沟通与适应挑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也可能受到更严重的干扰。
美国银行策略师Mark Cabana与Katie Craig指出,即便美联储不再以联邦基金利率为核心指标,该利率也不会消失。由于众多金融合约中仍以联邦基金利率为参考基准,美联储可在继续公布该利率的同时,将更多货币市场利率纳入调控范围。他们预计,脱离联邦基金利率的转型过程将十分缓慢,至少需要一年时间。他们在给客户的报告中补充道:“面对美联储的制度惯性,洛根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