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栏目
来源:中粮期货研究中心
摘要
去年的供应不足是从年初持续至9月,而今年上半年橡胶处于增产状态,仅下半年七八月份才出现供应该增不增的情况。所以,今年9月和去年9月所处的前提大背景截然不同。当前原料价格仍旧较高,市场更倾向于走上半年的路径。
自去年3月开始,产能周期转向的逻辑推动橡胶出现多轮上涨,该逻辑在去年9月尤为深入人心。不过,尽管产能周期转向驱动长期牛市的逻辑看似非常合理,但从去年年初至今,沪胶仅出现几轮阶段性牛市,并未形成持续的大牛市行情,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一影响因素。这不仅对理解橡胶长期行情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解读当前橡胶的下跌趋势及判断后市至关重要。
产能周期转向存在两个维度
可从人力和物力两个角度理解。所谓物力,即橡胶树或种植面积;所谓人力,指割胶的劳动力,这不仅涉及人数,还涵盖胶农的割胶积极性。在前期报告中,我们已对这两个维度进行过详细分析,此处不再赘述,仅引用相关结论。从物力维度看,橡胶产能周期已从扩张转向平稳;从人力维度看,橡胶产能周期尚未转向。若天气不利限制人力作用发挥,会表现为产量该增不增,进而形成利多;若天气正常,人力因素将充分发挥作用,届时会看到产量快速上升及泰国原料价格下跌。显然,这两个维度的结论存在矛盾,因此不能简单判断橡胶产能周期是否已转向,需结合天气等其他因素综合考量。
产能周期转向属于估值性因素,而非驱动性因素。此前我们曾认为,产能周期转向可驱动橡胶在未来几年内走出大牛市,但从今年上半年主产国出口量的同比大幅增长,以及去年5月起泰国原料价格多次呈现的“先抑后扬”走势来看,产能周期转向并未彻底改变高价刺激供给的路径,仅降低了产量天花板。即天气正常时产量仍能增长,只是增长至一定水平后便难以继续上行,这也使得泰国原料价格呈现先抑后扬。
泰国原料价格既反映实际产量情况,与沪胶也存在较强相关性。由于泰国原料价格呈宽幅震荡态势,供给端未能持续为橡胶市场提供利多支撑,仅当原料价格处于低位,对应产量增长触及天花板时,沪胶才会出现阶段性反弹。由此可见,产能周期更多是作为估值型因素存在,而非驱动市场走势的驱动型因素。
产能周期转向的影响力
若产能周期转向为驱动型因素,我们的思考逻辑应是:在大的利多背景下,一旦出现阶段性供应不足,便会形成大题材与小题材的共振,进而催生牛市行情。今年七八月份本是橡胶产量的正常爬升期,但受泰国天气等因素影响,出现了产量该增不增的情况。去年七八月份橡胶同样出现过供应不足,随后沪胶在9月出现大涨,8月也处于持续上涨态势。而今年8月-9月,橡胶并未出现有效的大涨行情,核心原因便是产能周期转向已无法发挥驱动作用。相反,由于9月泰国原料价格已处于相对高位,市场预期只要后续天气好转,天气因素改善叠加高原料价格,将再度触发产量释放,类似今年上半年的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近期橡胶的下跌也与今年上半年走势存在关联。去年七八月后橡胶能出现大涨,是因为去年的供应不足是从年初持续至9月;而今年上半年橡胶处于增产状态,仅下半年七八月份才出现供应该增不增的情况。所以,今年9月和去年9月所处的前提大背景截然不同。因此,在当前原料价格较高的情况下,市场并非预期重现去年9月的上涨行情,而是更倾向于预期当前可能重现今年上半年的供应格局与期货走势。
也就是说,当前即便存在诸多利多因素,但市场预期的焦点已不在当下,而转向了未来。一方面,这可以解释为何8月橡胶未明显上涨,9月反而出现下跌。另一方面,结合上半年行情对比来看,橡胶未来仍有下行空间。
作者简介
任伟
中粮期货研究院 化工资深研究员
交易咨询资格证号:Z00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