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其中提到,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反内卷”政策的深度推进,将对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和中游厂商产生积极影响。“反内卷”已经成为重要的政策导向,有色板块的供需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盘面上,或由于上述重磅政策利好,今日(9月29日)揽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的有色龙头ETF(159876)强势上攻,场内价格盘中飙涨超3.4%,上探2021年9月以来的高点。
成份股方面,钒钛股份涨停,兴业银锡涨逾9%,铜陵有色、中矿资源等个股大幅跟涨。权重股方面,中国铝业涨超5%,紫金矿业涨逾4%,洛阳钼业涨超3%。
此前,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是继去年12月时隔9个月首次降息。美联储降息落地,有色金属行情结束了吗?业内人士指出,美联储降息没有结束,交易员目前预计今年仍有接近两次降息的可能性。当前处于“降息通道”中,只要不是最后降息结束,甚至开始加息,那么有色金属的行情就谈不上结束。美联储当前“挤牙膏”式降息节奏下,有色金属不太会短期持续猛涨,而是涨一大段休息一会儿的拉长时间震荡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有色金属强劲上涨的背后,有多重利好因素的共同推动:
1、美联储降息推高有色金属价格:①美联储降息相当于放水,货币贬值,投资者倾向持有更保值的实物资产;②大多数有色金属,在国际市场上是以美元计价,美联储降息带动美元贬值,美元计价的金属相对更便宜,进一步增加全球买盘;③降息代表利率下降,企业借钱成本降低,利于企业扩张生产,从而带动铜、铝等工业金属需求上涨。
2、反内卷政策利好,激发供给侧改革猜想:“反内卷”背景下的稳增长工作方案,激发了市场对新一轮供给侧改革的猜想,类似于2015 年供给侧改革对有色金属板块的影响,当前政策有望推动有色金属板块全面回暖。
3、反内卷政策与大型基建项目等形成合力:“反内卷”政策提出后,雅下水电工程等万亿级别的基建项目启动,直接创造了对有色金属等原材料的巨大需求。
4、供需格局的持续改善:一方面,供给侧的约束驱动着有色金属的商品属性。《稀土开采和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发布,配额更严、环保更硬,稀土管控全面升级,市场瞬间嗅到“越管越稀缺”的味道。而在需求侧,新能源、电动汽车、光伏、风电等绿色产业快速发展,对铜、铝、锂、稀土等金属的需求形成强劲支撑。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预计 2040 年全球新能源关键金属,如锂、钴、镍等需求将比 2020年增加6倍,特别是用于电动汽车金属需求将至少增长30倍。
展望后市,中信建投表示,除却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带来的货币宽松外,国内正在推行的“反内卷”优化生产要素,提升各环节盈利能力和改善市场预期,有利于金属价格上涨向下游的传导。
【未来产业“金属心脏”,现代工业“黄金血液”】
不同的有色金属,景气度、节奏与驱动点并不一致,分化在所难免,如果看好有色金属板块,一个比较轻松的思路是通过全覆盖来更好地把握整个板块的贝塔行情。揽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的有色龙头ETF(159876)及其联接基金(A类:017140,C类:017141)被动跟踪的中证有色金属指数,铜、铝、稀土、黄金、锂行业权重占比分别为25.3%、14.2%、13.8%、13.6%、7.6%,相对于投资单一金属行业,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配置。
风险提示:有色龙头ETF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有色金属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3.12.31,发布于2015.7.13,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的涨跌幅为:2020年,35.84%;2021年,35.89%;2022年,-19.22%;2023年,-10.43%;2024年,2.96%,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本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