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保费退保反被罚3000元,交不起保费了怎么办?

小小MT4 来源:界面新闻 °C 栏目:MT4下载
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江苏法院网披露的一则案例,让要求退还百万保费的诉求变成了罚款3000元的“惩戒”。

  据了解,2024年4月,张某在某保险公司投保了终身寿险,每年缴纳保费100万元。同年年底,张某却将保险公司及业务员王某甲诉至法院,声称“保险公司未提示现金价值,存在误导欺骗;业务员王某甲冒充案外人王某乙向其销售保险,自己并不认识王某甲”。据此,张某要求解除合同并全额退还保费。

  张某在庭审中提交了与王某甲的聊天记录作为证据,但法官核查发现,张某提交的聊天记录内容不完整,存在明显删减。

  对比王某甲和张某提供的证据,张某删除了自己资金紧张,难以支付次年续保费用,向王某甲提出退保的内容。此外,张某与王某甲之前不仅认识,两人还存在借贷关系。

  实际上,张某是经王某甲介绍,在保险公司业务员王某乙处购买的保单。同时,保险公司提供的录音录像视频显示,在签订合同时,业务员王某乙详细介绍了销售人员身份、保险产品名称、费用、保险责任、犹豫期及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张某明确表示理解并确认,随后在相关文件上签字。后续回访记录也显示,张某对投保自愿性、真实性以及合同条款内容再次予以确认。

  张某因个人资金紧张,意图通过诉讼手段达到“犹豫期外全额退保”的目的,为此精心删减微信聊天记录、选择性提交证据,并声称不认识王某甲,进行虚假陈述。

  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属于变造证据,严重妨碍了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损害其他当事人合法权益,浪费司法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应当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考虑到张某已认错悔过并撤回起诉等情节,法院对其作出罚款3000元的司法惩戒决定。

  靠虚假证据企图退保并不可取,但如果买了保险后续难以承担保费,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

  界面新闻查阅多个保险公司的合同发现,在重疾、寿险、年金等长期险种保险合同中有一项“宽限期”,这使得长期险种天生有60天的缓交时间。

  如果到了交费日,投保人未按时交费,那么自约定支付日次日起60天内,随时都可以补交保费,和按时交费无异。且在延期的时间内,受保人出险了需要理赔,保险公司仍然会正常赔付。对于消费型的长期险,付款的宽限期为30天。

  如果投保人在宽限期内仍无法交付保费,保单仍存在复效期。复效期指超过了60天未交保费,保险合同暂时失效。但如果投保人在两年内向保险公司提出复效申请,那么这份保险合同就还有机会重新恢复效力。

  不过在复效期内,受保人是无法继续享受保障的。保险复效的手续也相对复杂,需要申请再次核保,在复效期内的身体健康变化可能会影响复效成功,并且客户要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利息。

  在宽限期和复效之外,投保人还可以通过保单贷款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保单贷款是投保人将保单抵押给保险公司,按照现金价值的80%左右获得资金。

  如果购买的是具有现金价值的产品,且已持有一定时间,可以利用保单里的钱进行减额清缴或者保费垫付。

  减额清缴类似于用“豪宅”置换“两居”,即一次性购买相对应金额的保障,使产品和保障期限不变,只是保险金额相应减少。减额缴清后,不必再缴付保险费,本主险合同继续有效。保费垫付则是用保单的现金价值自动垫交保费,不过依旧是需要收取一定利息。

  尽管有诸多可以在经济危机时避免保单失效的办法,但如果这些方法都不适用,则会让保单面临作废的风险,因此事先对资金的规划非常重要。

  资深保险经纪人陈宇向界面新闻表示,“很多人会对自己的收入和投资能力盲目自信,但是黑天鹅来了,他们没有让自己缓冲的方案。因此我们在给客户做保险规划的时候,通常不会超过年收入的15%,大部分10%以内,其他投资也需要平衡在健康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