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意见满周 中长期资金入市提速筑牢市场根基

小小MT4 来源:滚动播报 °C 栏目:MT4下载

  来源:经济参考报

  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2024年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后续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改革相继落地。一年来,资本市场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中长期资金入市脚步明显加快,其作为资本市场“稳定器”“压舱石”的功能正在得到发挥。

  支持政策密集落地

  从政策层面来看,过去一年来,支持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力度空前。去年9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大力发展权益类公募基金,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等。2025年1月,中央金融办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要求提升商业保险资金A股投资比例与稳定性、优化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制等。

潘悦 制图

  公募基金是长期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1月,证监会出台了《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推动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规模和比例明显提升,强化指数基金资产配置功能,稳步提升投资者长期回报,为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更加便利的渠道。5月,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提高公募基金权益投资的规模和稳定性,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力,对基金投资业绩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提升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促进资本市场投融资平衡发展。

  与此同时,鼓励险资等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也不断落地。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调整保险资金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有关事项的通知》,上调权益资产配置比例上限,进一步拓宽权益投资空间。7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进一步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

  此外,过去一年来,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推至全国,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进一步扩围,也增加了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来源。业内人士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卡点堵点,增强资本市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金融监管部门的一系列政策举措,聚焦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卡点,正在彻底改变资本市场的生态。

  长期资金入市步伐加快

  伴随着上述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落地,一年来长期资金入市的脚步明显加快。证监会主席吴清日前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从险资入市的情况来看,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我国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突破36万亿元大关,资产配置结构持续优化,股票投资占比连续五个季度环比提升。申万宏源研究还显示,2025年上半年保险行业及多数上市险企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较2024年末均有提升。截至6月末,保险行业二级市场权益(股票+基金)配置规模较2024年末提升6223亿元,占比提升0.7个百分点至13.1%。其中,七家上市保险公司合计股票和基金投资规模占行业比重为63.2%,配置比例较2024年上升1.78%。该机构还预测,以未来三年提升二级市场权益配置比例5%口径测算,预计国有大型险企2025-2027年将增配二级市场权益1.34万亿元至1.70万亿元。而若假设新增保费的30%投向A股,预计国有大型保险公司2025-2027年A股增配规模为8752亿元-9434亿元。

  公募基金的规模也在不断攀升。来自中基协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境内公募基金资产净值规模合计35.08万亿元,历史上首次突破35万亿元大关,也是自2024年以来总规模第十次创下历史新高。数据还显示,股票型基金规模从去年年底的4.45万亿元增至今年7月末的4.92万亿元,净增长0.47万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从去年年底的3.51万亿元增至3.83万亿元,净增长0.32万亿元,两类基金合计增长0.79万亿元。

  更好发挥“压舱石”功能

  展望未来,从推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角度来看,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仍然是改革的重要内容。

  吴清近日表示,下一步,要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压舱石”“稳定器”作用,持续强化长周期考核,不断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度,吸引更多源头活水,努力让更多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共享成长。在证监会日前召开的“十五五”资本市场规划专家学者座谈会中,与会人士也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对记者表示,进一步提高长期资金入市的积极性,要从资金供给角度入手,可从政策支持、拓宽长期资金渠道、优化长期资金入市环境等多维度来系统施策。

  他提出,可以考虑建立长期资金入市政策的“白名单”制度,明确各类长期资金的投资范围、比例限制及支持措施,避免政策频繁调整对资金配置策略的干扰。优化税收激励机制,如将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的投资收益免税期限从现行政策进一步延长,对个人养老金账户投资股票、基金等品种实行递延纳税政策,且投资期限越长税率梯度递减。探索对保险资金投资权益类资产的收益给予阶段性税收减免,降低长期投资的税负成本。推出“长期资金交易专场”,对持有期限超过3年的股票交易减免经手费、过户费,提高大额交易的撮合效率。

  同时,要发展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衍生品市场,推出更多挂钩长期投资标的的ETF期权、股指期权,为长期资金提供精细化的对冲工具。设立“长期资金风险补偿基金”,对因市场剧烈波动导致的短期大额亏损给予阶段性流动性支持,降低资金管理者的业绩考核压力。改革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机构的考核体系,将考核周期从现行的“年度考核”调整为“五年或更长”,弱化短期收益排名,允许投资组合在考核周期内出现阶段性波动。对长期资金管理者实行“跟投机制”,要求投资经理以自有资金同步投入所管理的产品,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建立跨市场、跨品种的综合结算平台,支持长期资金在股票、债券、衍生品等市场进行一体化资产配置,实现资金的高效流转与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