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山西师范大学发布多批政府采购意向,仪器信息网特对其中的仪器设备品目进行梳理,统计出2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0.99亿元。
近日,山西师范大学发布2项仪器设备采购意向,预算总额达0.99亿元,涉及九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多通道超声测试系统、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等,预计采购时间为2025年5~9月。
部分采购仪器:
九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
九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是一种用于精确测量土壤碳通量的科学仪器,在生态环境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系统通常采用非色散红外原理测量土壤中的CO₂浓度,通过对土壤呼吸产生的CO₂进行检测和分析,结合相关参数计算出土壤碳通量。主要包括分析仪主机,配有9个呼吸室接口,可连接9个呼吸室,每个测量室均可连接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等辅助传感器。此外,还包括适配器、直流电缆等配件。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
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Femtosecond Transient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System,简称 fs-TAS 系统)是一种基于飞秒激光技术的时间分辨光谱表征手段,核心用于捕捉物质在光激发后极短时间内(飞秒至微秒 / 毫秒级)的电子态、激发态或反应中间体的动态变化,是化学、材料科学、光电子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研究 “光诱导过程” 的核心工具(如光催化电荷分离、有机光伏载流子输运、生物分子光响应等)。系统的核心逻辑是通过两束飞秒激光的协同作用,实现 “激发” 与 “观测” 的分离。
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
高分辨 X 射线衍射仪(High-Resolution X-Ray Diffractometer,简称 HRXRD)是材料科学、物理学、化学、微电子等领域的核心表征设备,其核心功能是通过精确分析 X 射线与物质原子的相干散射信号,实现对晶体材料 “原子级” 微观结构的定量表征。与常规 X 射线衍射仪(XRD)相比,HRXRD 的分辨率提升 1-2 个数量级,能捕捉到晶格常数微小变化、界面应变、缺陷分布等常规设备无法识别的精细结构信息。
详细采购清单:
山西师范大学2025年5~9月仪器设备采购意向汇总表
采购 项目 | 需求概况 | 预算 万元 | 采购 时间 |
---|---|---|---|
仪器设备以旧换新项目 | 为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拟采购包括:便携式光谱分析仪、微波消解仪、九通道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原子力显微镜、多通道超声测试系统、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激光拉曼光谱、电子探针显微分析系统、脉冲激光沉积系统、热蒸发系统、无掩模直写光刻系统、高灵敏度闭循环物性测量系统、共聚焦显微镜、荧光/磷光光谱仪、单晶衍射仪、频谱仪一套、时间分辨光谱测试系统(爱丁堡)、电子倍增探测系统(Andor)、光电催化测试系统、增强型瞬态光谱采集设备、X射线荧光光谱仪、离子化气体质量分析仪、脑电波采集设备及分析系统、全自动数字PCR分析仪、小动物生理信号遥测系统、多功能全自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系统、植物三维结构成像系统、光合荧光联用测量系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等仪器设备。 | 9457 | 2025年9月 |
百亿工程经费采购实验教学设备项目 | 为满足师生教学科研需求,拟采购光纤光谱仪、色谱仪、光电设备、计算机、服务器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 452 | 2025年5月 |
山西师范大学(Shanxi Normal 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是山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由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临汾市人民政府共建。学校创建于1958年,前身为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山西师范大学,1999年山西省职业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21年学校主体迁址太原,形成“一校两区”(太原、临汾)办学格局。
学校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工、管、法、艺、体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现有22个学院,涵盖11大学科门类,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约2.5万人。学校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校训,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基础教育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科研水平: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稳步提升
山西师范大学近年来科研实力持续增强,尤其在基础学科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深厚的学术积淀。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科研创新为驱动”的发展战略,科研工作呈现出“基础研究见长、服务地方有力、特色方向突出”的良好态势。
尤为值得称赞的是,学校在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环境/生态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等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这一成就在全国同类师范院校中位居前列,充分体现了其科研产出的国际影响力和高质量水平。
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在分子科学、功能材料、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生物技术、绿色化学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多项成果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andte Chemie》《Advanced Materials》《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
学校科研团队实力雄厚,汇聚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如国家杰青、优青、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等,形成了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团队。其“立足山西、服务区域、面向全国”的科研定位,使研究成果在推动地方产业升级、生态保护和教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领域的重点实验室与科研平台
山西师范大学在“生化环材”(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及其交叉领域布局了多个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尤其在分子功能材料、环境污染控制、生态资源利用、生命健康等方面特色鲜明:
分子科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学校在化学和材料领域的核心科研平台,聚焦功能分子设计、分子识别、分子自组装、光电功能材料等方向。支撑化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是学校基础研究的高地。
化学与生物传感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高灵敏生物传感器、疾病标志物检测、环境污染物快速筛查、荧光探针设计等。在“化学+生物+医学”交叉领域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
生态环境产业技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矿区生态修复、土壤污染治理、水资源安全等区域重大环境问题。开展生态监测、环境功能材料开发、污染防控技术研究。
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山西特色植物(如连翘、黄芪、沙棘等)活性成分提取、药理作用、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服务于山西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山西省重点学科平台,支撑材料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开展纳米材料、复合材料、能源材料(如电池材料、催化材料)等研究。
山西省城乡统筹协同创新中心(涉及环境与资源方向),研究城乡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模式等。
山西省“1331工程”优势特色学科群(化学与分子工程),山西省重大科教战略工程,重点支持化学、材料、环境等学科群的协同发展。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是学校ESI化学、材料科学学科的核心支撑单位,拥有多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植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资源、生态保护、生物技术等研究,设有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地理科学学院:在环境地理、生态规划、遥感监测、黄河流域研究等领域有较强实力。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聚焦功能性食品、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安全检测等方向。
山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研究中心:与中科院相关院所合作,提升在分子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层次。
山西师范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师范院校,凭借对基础学科的长期坚守和对科研创新的高度重视,已成长为山西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科研力量。其在“生化环材”领域的科研工作,既保持了化学、生物、环境等传统学科的深厚底蕴,又积极拓展功能材料、生物传感、生态修复等前沿方向,形成了“基础扎实、区域特色鲜明、应用导向明确”的科研风格。
学校多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的成就,是其科研实力的最好证明。未来,随着太原新校区的建设与“双一流”创建工作的推进,山西师范大学有望在分子科学、绿色材料、生态环境等国家战略领域实现更大突破,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贡献更多“师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