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入6000亿,恐怖的西门子

小小MT4 来源:微博财经-财道工作室 °C 栏目:MT4下载

来源:@正和岛标准微博

作 者:刘溪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当光伏跌破七毛、车企杀价、储能血拼,大企业碾压小厂,平台收割商家,员工在996里透支健康……“内卷”已从行业痛点,蔓延成经济困局。

今年,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要知道,20年前,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市场自相残杀,低价竞争的结果是技术停滞、口碑崩塌,最终痛失市场。

“卷”成了多数行业的宿命,反观178年西门子的发展历程,你死我活的价格战从未近身,掌声与利润却同步抵达2024年,西门子集团整体营收759亿欧元(约合615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90亿欧元(约合73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

178年,在无数轮行业洗牌的惊涛骇浪中,为何西门子始终航行在自己的蓝海?

接下来我们用西门子9个货真价实的“遥遥领先”,看看它如何在无人区点亮灯塔,在先驱的优势面前迎头赶上,让后来者只能沿着光追赶。

一、指针电报机:用专利池锁死赛道

1847年,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改良了英国科学家惠特斯通1837发明的“指针式电报机”,让其结构简化、可靠性提高,并于184710月获得普鲁士专利,指针电报开始大规模商用。

它第一次让电文“看得见”——信息从“1G”的摩斯密码跳级到“3G”指针现实,传输速度瞬间提升10倍,并降低了使用门槛。这一创新迅速吸引了普鲁士政府的注意,西门子获得了铺设柏林至法兰克福电报线路的订单,这是欧洲第一条长距离地下电报线

从电报机到电缆制造,再到网络运营和维护服务,西门子依靠独特的盈利模式,控制了整个产业链,避免被单一环节的供应商制约

19世纪50年代,西门子就已在俄、英、奥等国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比竞争对手更早锁定关键市场同时,西门子围绕电报技术构建了专利池,涵盖线路铺设、信号转换、终端设备等,使竞争对手难以绕开

指针电报机不仅是西门子的第一桶金,更奠定了其改良前沿技术→技术专利化→专利商业化→市场全球化→产业链全覆盖”的商业模式,使公司在电气通信领域独占鳌头近30年。这种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布局的策略,成为西门子后续在电力、自动化、数字化时代持续领先的关键基因。

二、从1866自励发电机到电力时代的百年领先

1866年,西门子利用电磁铁“剩磁”自增强原理,发明了自励式发电机,大幅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设备复杂度,使发电量显著提高,让电力在全球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自励发电机成为现代电力系统的基石,推动了发电厂和电网的建立,催生了全新的电力市场。

1891年,西门子参与世界上首个远距离三相交流输电工程,它让交流取代直流电成为主流。握住了专利的西门子,开始了产品的持续优化,西门子还主导了早期电机电压、频率行业标准的制定,形成了技术壁垒

作为技术先驱,西门子的设备和电网铺设服务成为各国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选择。西门子从日渐落寞的电报设备商转型为全球电力巨头,开启了它在电气工程领域一个多世纪的领先。

中国的第一座大型水力发电站——云南石龙坝水电站,发电机也是西门子公司制造的。这座始建于1912年的发电站,历经110余年仍在正常运转,该水电站也被誉为“春城昆明的一大奇观”。

同行还在比拼价格时,西门子用“超长待机”的设备寿命,树立了“德国品质”的标杆,也书写了另一种维度的“商业统治力”

三、世界最大燃气轮机制造商

燃气轮机不是西门子发明的,但全球顶级的燃气轮机是西门子制造的。

世界功率最大、效率最高的H级燃气轮机,就出自西门子之手,至今无同级别对手。SGT5-8000H燃气轮机重量约为445吨,相当于约1.6架空客A380的空重单机功率375MW,为尼米兹航母的1.93倍。

在广州增城2×SGT5-8000H联合循环机组,每小时可发电1300MWh(约130万度),足以满足一座300万人口城市峰值用电。

制造超大型燃气轮机为什么难?

就以燃气轮机里的一片叶片为例,其一个叶片价格就等同于一辆宝马车。它的价格护城河一方面在于制造精度,毫发误差即报废。更重要的是叶片尖端的转速超过1700公里/小时,比音速还快。每个刀片需要承受10000倍地球的引力,承受超过1500°C的高温,保证不能变形。

这背后的技术实力,正是西门子宽阔的利润空间。

燃气轮机叶片材料技术移植到海上风机,让西门子单机14MWSG14-236DD,叶轮直径236米,保持着世界最大海上风机之一的领先地位

四、核能和风能巨头

作为电气一哥,西门子的核电技术也是全球领先。

德国的17座核电站,全部采用西门子的核心机组。2000年,德国决定关闭核电业务,西门子将核电业务注入法国公司。2011年,日本因为核电站问题退出核电业务。但西门子依然联手俄罗斯向海外市场输出核技术和配套装备,同时继续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开疆拓土。

依靠在陆地水电、特高压、核能发电、燃气轮机领域的技术优势,西门子在海洋风电领域进行了技术迁移的无缝衔接

2015年底,西门子在欧洲海上风电装机总量中占63.5%成为新的全球最大风机制造商。但西门子要做的绝不是简单的风机制造。

海上风电作业对技术精度、抗恶劣环境能力(如强风、高湿度、海水腐蚀等)要求极高。西门子凭借在电气设备制造、能源系统集成等领域积累的百年技术经验,研发出适应海上复杂环境的风电整机及配套设备,不仅能稳定高效地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还能通过智能化控制系统优化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

五、变压器领域的世界巨头

要让电力真正重塑世界,还必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把能量从电厂安全、高效地送到任何需要的地方。

变压器业务,西门子也是世界第一。

1890年,西门子在纽伦堡生产全球首批商用油浸式变压器,解决了早期空气冷却变压器效率低、易过热的问题,使远距离高压输电成为可能。西门子变压器和高压直流把“电线”变成“高速公路”,把单点专利升级为跨世纪的电网标准,也把西门子的蓝海从工厂车间直接拓宽到整个能源版图。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门子为欧洲主要城市(如柏林、巴黎)提供变压器。从1910年,为中国安装第一台水电站机组开始,西门子在输电设备上也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

2009年底,全球首条±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云南—广东1500公里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投入运营,西门子正是重要参与者。2019年,±1100kV特高压工程(昌吉-古泉)输电距离达3324公里,再次刷新全球电压等级纪录,而它采用的正是西门子换流阀与变压器。

从交流输电1890s到特高压2000s,一百多年来西门子作为标准定义者,始终主导电网的演进方向,保持着技术标杆地位

六、完整技术链:终端设备的无限可能

商业统治力,是超长产品生命周期,也是全产业链控制力:从发电设备到终端电力应用市场的完整技术链和一体化解决方案。除了发电机、变压器,早在1866年,西门子就制成世界上第一列电力机车,时速7km,一次可运旅客18人,开始了在电力终端产品的不断探索。

19世纪80年代,在不断的技术升级之下,西门子通过电机内置化技术,将电机直接嵌入机械设备(如电梯、有轨电车),并减少了机械传动损耗,彻底改变了电力应用市场的格局。18815月,全球首条采用西门子5kW内置电机的有轨电车线路在柏林南郊运行,时速提升到20km/h,可载客26人。

此后,西门子沿着更轻量化、高效的设备方向持续进化的同时,推动了全球城市交通电气化。1901年,西门子的电力机车在柏林附近创造了时速160km的纪录。短短两年之后,1903西门子公司制造的三相交流电动车组进行了高速试验,首创时速210.2公里的历史纪录。

1964101日,日本东海道新干线正式开通运营,列车最高时速达到210公里,率先拉开了世界高铁的序幕彼时,西门子的核心技术集中在铁路电气化、信号系统和牵引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并未参与但到了20世纪70-80年代拥有历史技术积累和基础配套优势的西门,迅速成为高铁领域的关键玩家

正是在日本新干线、法国TGV、德国西门子三巨头的激烈竞逐中,才有了北京到上海只需要4小时的高铁。

沿着牵引系统的核心能力发散,西门子为363吨级电动轮矿用重卡提供交流牵引系统,单轮电机功率1.2MW,本质上就是“铁轨搬到矿山”的电力机车技术下沉

当它将这种能力运用到向上的提升,电梯出现了。1910年,西门子为上海总会大楼安装电梯“向上”的城市空间变成现实。

如今如火如荼的电动汽车,其实也是西门子公司在1898年最先发明的。经历石油时代的压抑后,西门子的电车业务,终于在百年后的21世纪气候危机下迎来再次爆发

七、一束X光,照见100多年的医学影像蓝海

全球最好的医疗影像设备,同样来自西门子。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发现X射线,西门子医疗的前身RGS公司(通过收购获得)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立即指示工程师投入研发。短短数月,便制成并售出了世界首批可批量生产的医用X射线管。

1925年,西门子收购RGS,成立医疗电子事业部,“专利、研发、全产业链、服务”做深做透的思路,写成了医疗业务百年的盈利故事

1933年,西门子与卡尔·布劳恩(第九届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合作,推出旋阳球管技术,将X光曝光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大大提升了诊断效率和患者舒适度,还为后续CT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西门子自建高纯钨阳极、真空油冷和陶瓷绝缘等上游产线,既降低了成本,也缩短了迭代周期。从核心部件如X射线球管的研发生产,到整机设备的组装调试,再到后续的维修保养和技术支持,西门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

西门子通过技术迭代持续刷新空间分辨率和剂量极限还把电磁、真空、数字化技术依次引入医学影像。1975年,推出首台头部CT1978年,发布首台MRI MAGNETOM,实现了无辐射高分辨率成像。

20219月,西门子的NAEOTOM Alpha获得FDA批准后,被FDA评价为“十年来CT领域最重大技术突破”,一度独占高端市场。每台售价近5000万元人民币的CT,是传统高端CT3-5倍价格。但2025年仅4月前半月,中国医疗机构就完成5笔光子计数CT采购,总额近3亿元。

不止在医学领域,西门子医疗把同一套CT/核磁的图像重建算法,用于NASA火星岩石样本的三维内部结构扫描,在世界航天史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1951年,西门子与能斯特(第二十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合作,推出全球首台血管造影机,开创了介入放射学的新领域。2004Dyna CT(实时三维成像)20154D-DSA(动态捕捉血流变化)2018ARTISpheno飞龙机器人血管机(可远程机器辅助操作)2022年,西门子医疗推出业内首款车载移动介入手术室:“远征”5G移动急危重症介入救治单元,稳稳的站在行业之巅。

作为医学前沿技术的探索者,西门子收获了可观的利润。2024年,西门子医疗(全球约7万员工)营收223.63亿欧元(约1785亿元人民币,其中影像业务营收122.67亿欧元980亿元人民币全球净利润19.59亿欧元(约合153亿人民币)

八、自动化控制: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数控系统

西门子不是PLC的发明者,但却依靠全产业链布局和产品分布优势,后来居上地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第一。

2024年,西门子仍以40%的全球市占率稳居PLC市场第一,与第二名罗克韦尔(约13%相比遥遥领先。

20世纪60年代,第一批PLC出现在工业控制领域。数年之后,西门子用微处理器全面替换继电器逻辑,迅速追平行业第一代技术。此后其自动化超微电子芯片与S7-1500自动化控制系统被称为自动化的终极利器,自动化领域的里程碑。

从继电器到虚拟PLC、从机床大脑到火星模拟器,西门子用持续迭代,把“控制”变成了工业世界的通用语言——标准、芯片、软件、服务四重护城河,至今无人跨越。

2013年,全球最大丙烷脱氢PDH装置的核心压缩机组,由西门子S7-400HPLC完成全工艺连锁控制,年处理105万吨丙烯,0.1秒级安全停车。

从东莞小工厂、火星车、百万吨级化工装置到欧洲27km地下对撞机,我们没被工厂要求一天上钟12个小时,就是要感谢可编程控制器将复杂的人工操作,转化为稳定的自动化逻辑。

北京早高峰的拥堵缓解,也要感谢西门子。

北京地铁10号线环线作为世界上最长的采用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的地铁线路,西门子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让列车之间的发车间隔缩短到230秒,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西门子为世界最大粒子加速器——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号称“人类制造的最复杂的装置”,提供自动化系统与PVSS建造解决方案,成为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中唯一的工业开发与赞助商。

强大的能力,为西门子带来了巨大的财富。2024财年,西门子工业自动化PLC所在板块)营收已从上一财年的约155亿欧元增至170亿欧元,同比增长12%

九、西门子的数字化新纪元:Mind Sphere

2016年,西门子投入48亿欧元用于研发,推出基于云的开放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 Sphere推开了西门子数字化的大门,也让西门子成了工业4.0的基础设施建设者

这个系统,给拥有海量优质顾客和设备的西门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作为一个基于云的开放式物联网操作系统,Mind Sphere把工厂里任何品牌的机器、传感器、PLC统统接入云端,实现“设计—生产—运维”整个制造业生命周期每个步骤的集成和数字化用毫秒级的速度,把温度、振动、电流等原始数据,翻译成“下一步该做什么”。

对老板来说,Mind Sphere会提前30天告诉你哪台电机要坏,避免整条产线停工,省下一大笔维修费;对工程师来说,它像乐高积木一样,用拖拖拽拽就能搭出个性化看板,不用写一行代码;对供应链经理来说,它在云端模拟“如果东欧断供怎么办”,48小时内给出三套替代方案,把风险从数周压缩到两天。

更关键的是Mind Sphere,接入了数百万台设备,每接入一台机器,就增加了一分数据资产,企业就能从“卖产品”变成“卖服务”甚至“卖保险”,让西门子的“全产业链”变得更深厚和完整,成为西门子硬件帝国的终极护城河

十、情感账户:西门子“家庭成员”理念的遥遥领先

如美国实业家弗朗西斯所言,“你可以用钱买到员工的时间,但你买不到热情、买不到主动性、买不到忠诚,也买不到心灵、思想和灵魂的投入——这些只能靠你去赢得。”

除了技术上的遥遥领先,西门子在员工情感账户”的积累同样遥遥领先

维尔纳·冯·西门子把“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生活”写进了公司章程,也写进了百年福利史。

父母早逝后,作为长子,他一边拉扯弟弟卡尔和几个妹妹,一边把“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生活”写进公司章程。71岁那年,他给弟弟卡尔写信:我要建立的不仅是一家世界级企业,更是能让后代、兄弟姊妹和亲属拥有力量、尊严与更好生活的大家庭。

所以直至今日,西门子的掌门人依然有一个独特的称谓headofthehouse”,意思是“一家之主”。

公司从创立开始就想尽办法为员工提供福利。1849年,公司创立仅两年,西门子就在内部设立了员工疾病保险基金——这比德国政府强制推行的社会保险早了整整34年。1858年,公司把年终“盘点奖金”固定为利润分享比例,员工第一次与股东一起分钱。

1872年,西门子用家族捐款设立了企业养老抚恤基金,比德国国家法定养老保险早17年。1873年,西门子把当时普遍的1012小时工作制先缩到9小时,再缩到8.5小时。1886,西门子开设员工食堂卡西诺;两年后聘请常驻健康顾问,并为产后女工提供两周免费家庭护理。

18971914,西门子在柏林西北部购地兴建西门子城,先后为员工建造了成片的住宅、食堂、学校及铁路,形成可容纳90000名职工的完整社区1910启用第一座公司度假村,由公司出资在风景区修建,专供员工度假。在维尔纳的小女儿赫尔萨··西门子推动下,又增设儿童之家(员工幼儿园)、心理咨询、女性关爱与家庭矛盾调解服务。

技术让西门子领先,情感让西门子长青。

今天,西门子全球30万名员工中,超过20万人持有公司股份,他们用主人翁精神继续书写这大家庭”穿越百年历史篇章。

十一、结语

唯有创新,才能改变世界,这是西门子的信条。

为什么同样是赚钱,西门子能在每个时代节点赢得利润和掌声,而另一些企业的降价却被贴上“内卷”的标签?

答案就藏在“净正向价值”里。当利润与行业进步、员工福祉、社会回馈同频共振,企业便被视作贡献者;当盈利靠挤压供应链、透支员工、透支未来,就只能收获“内卷”的骂名。今天的政策、资本与消费者,都已把票投给了前者——这是对高质量发展的集体投票,也是对社会公平的底线守护。

创新不是为了击倒对手,而是为了跑赢明天。

中国企业想摆脱低价互害,需要把价值公式从“成本×规模”升级为“技术深度×产业宽度×标准高度×福利浓度”。把目光锁定“技术厚度”而非“价格底线”,把资源押注“下一站需求”而非“下一单报价”。当“技术、能力、标准、福利”形成正循环,价格战就永远无法近身。

参考文献:

[1].《西门子传:从手工作坊到跨国公司》

[2].《揭秘德国西门子超级工业帝国,强大到没朋友!》

[3].《西门子:172年的不老传奇,绝不为短期利益而牺牲未来》排版 | 小禾编辑 | 允允主编 | 孙允广